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碧水江汀
主题:【读书笔记】理论书之许荣哲《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 [1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想把自己读的书分享出来,灵感来自隔壁咕咕的:
  
  哈佛通识读本:写给普通人的必修课】一共包含6本,其中第二本【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
  
  以后我的读书笔记,标题就固定是这个形式。
  
  方便搜索。
№0 ☆☆☆勤奋咕在读书|29402246 2020-03-07 14:17:02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请先不要插楼!
默默收藏就好了,等我更新完,我们再聊!
№1 ☆☆☆勤奋咕在读书|294022462020-03-07 14:17:2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哈哈哈,我好美,我一定要把它更完!
№2 ☆☆☆勤奋咕在读书|294022462020-03-07 14:17: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作者许荣哲的介绍就不说了,反正就是一名台·作家,被誉为「六年级世代最会说故事的人」。
  
  许荣哲的小说创作守则:
  
  第一条:「我是唯一一个逃出来向你报信的人。」(圣经)
  
  第二条:「真相的范围极小而明确,但错误却是无边无际。」(渥特丝)
  
  第三条:「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马奎斯)
  
  而这本书《小说课1:折磨读者的秘密》,更像是随笔集,简单的解读了一下36篇经典作品,提取了能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技巧。
№3 ☆☆☆勤奋咕在读书|294022462020-03-07 14:31:5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01 人物 无边无际的那个人】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三国演义》
  
  大作家 C:“现在的年轻人啊,都不会写作,他们写的小说千篇一律都是‘两个面貌模糊的人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对话’。”
  
  三个关键词:面貌、场景、对话。
  
  【面貌。】
  一是外在面貌(长相),二是内在面貌(性格),举《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曹操为例说明。性格比长相更重要。
  
  外在面貌(长相),以关羽为例,面貌明确而单一:
  
  “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胯骑赤兔胭脂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内在面貌(性格),以曹操为例:
  
  那曹操呢?一提起他,你会想到什么?
  
  《三国演义》里,曹操出场不久,就因为刺杀董卓失败,和谋士陈宫逃到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里。吕伯奢为了款待曹操特地到隔壁村子买酒。
  
  这时,天性多疑的曹操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而且还有人说“先把他绑起来,然后再杀”。曹操一听,决定先下手为强,冲出去见人就杀,直到杀光吕伯奢家人之后,才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活猪。
  
  陈宫埋怨曹操没搞清楚状况就乱杀人,曹操回道,人都杀了,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快走吧。然而半路上,曹操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了。
  
  吕伯奢不知内情,还热情挽留曹操,曹操当然只能极力婉拒。
  
  正当曹操和吕伯奢分手,各自前行不久之后,曹操突然转头朝吕伯奢而去,并且大叫一声:“看!那边来的人是谁?”然后一刀把吕伯奢杀了。
  
  一旁的陈宫见了,惊骇不已:“刚才杀人是误会,现在你为什么又杀人?”
  
  曹操解释,吕伯奢回去见到家人被杀,一定会带人追上来,到时候我们就逃不了了。最后曹操还补上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正是这一句话,把曹操的内心面貌刻画出来了。
  
  注意!这句话指涉的不只是此刻杀害吕伯奢一家人这件事而已,而是从今以后,曹操所有可能犯下的“恶”。
  
  从此,在读者心目中,曹操不只多疑,不只自私,不只奸诈……还多了那么一点微微的恐怖感——他随时都有可能干出让读者吓破胆的坏事——这一点是外在面貌无论如何都刻画不出来的。
№5 ☆☆☆读书咕|294022462020-03-07 15:16:0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原文】
  
  自序
  
  折磨读者的秘密
  
  不给读者答案是一种折磨。
  
  给读者答案,却不告诉他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是另一种折磨。
  
  文学的谜有很多种不同的样貌,其中一个长成这样:
  
  丈夫和妻子到湖畔露营,在宁静美好的氛围下,丈夫向妻子坦白,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但问题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少爱妻子一些,他还是像以前那样深爱着妻子。当时,妻子没有多说什么,那一晚他们依然同床而眠,一切似乎跟以前一样,他们还是人人称羡的爱侣。隔天清晨,丈夫起床,发现妻子不见了,他里里外外找了好几遍,最后在湖里发现了妻子的尸体。故事最后, 包括丈夫在内,没有人知道妻子究竟是死于意外,还是投湖自-杀。(出自电影《幸福》)
  
  马尔克斯说得极好,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
  
  有了谜,就带来了折磨。
  
  聪慧的读者选择好的折磨,平庸的读者选择坏的折磨。
  
  平庸的读者像检察官,他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找出正确答案上。对他而言,“真相”最重要。然而聪慧的读者在意的不是正确答案,他在意的是哪一项选择,才能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度。
  
  死于意外?还是投湖自-杀?哪一种选择更具有深度?(折磨持续中。)
  
  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解谜了。文学的谜千奇百怪,所以解法也五花八门,现在我来示范其中一种,姑且称之为“比例式”的解法。
  
  文学里,最常被拿来设谜的基本元素叫譬喻,下面先帮大家复习一下:何谓譬喻。
  
  譬喻:利用两件事物的相似点,用彼方来说明此方。例如用莲花譬喻君子,因为两者同样出淤泥而不染。
  
  数学里,有一样东西非常神似譬喻,那就是“比例式”。举个例子,1∶2=3∶6 就是比例式。现在,我们就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文学的譬喻之谜,以陈黎《小宇宙》的现代俳句为例。
  
  一颗痣因肉+体的白
  
  成为一座岛: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
  
  看完这首俳句之后,有感觉吗?如果有,试着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嗯……啊……就是那个、这个……” 事实上,的确不容易,我曾对不同学生做过多次实验, 他们常常对文学有感觉,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只要丢给他们一个简单的比例式,如前面提到的1∶2=3∶6,他们便能轻易地穿透迷雾,看穿俳句里究竟藏了些什么东西。
  
  痣∶肉+体(身体)= 岛∶海
  
  作者利用譬喻的手法,将痣和身体、岛和海,两组相似的事物,巧妙地联结在一块儿,创造出这首俳句。
  
  有了比例式的暗示之后,大部分人便能轻易理解, 俳句的重点在最后一句。从身体与海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轻易推出“我想念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其实暗示了“我想念你的身x”。
  
  当然啦,如果纯粹用数学(或逻辑)来解读文学作品,那么就太小看文学了,用一句《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的名言:左手只是辅助。
  
  然而,正因为有了比例式的辅助,我们才得以继续往下走,看穿比“我想念你的身体”更重要的事。
  
  因为作者加进了岛与海的譬喻,于是这首俳句瞬间从“痣→身体”的小情小爱,变成“痣→海”(痣→ 身体→岛→海)的丰饶之海。两者之间,不管是大小规模、精神层次,还是情感的丰沛度,皆不可同日而语。
  
  是的,理性的思维只是辅助,但有了这样的辅助, 你便能轻易地看得更高、更远、更澄澈,而不再只是盲人摸象。
№6 ☆☆☆读书咕|294022462020-03-07 15:16:2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为什么老是抽我的楼,有毒吧????
№7 ☆☆☆读书咕|294022462020-03-07 15:33:3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02 场景 每一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
  
  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服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
  
  ——史铁生《命若琴弦》
  
  每一间图书馆或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
  
  不要忽略场景,场景当然也可以感动人。
  
  以大陆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为例,主角是浪迹天涯、弹三弦琴、说书维生、一老一少的两个瞎子。
  
  故事一开始,两个瞎子一前一后走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
  
  故事最后,两个瞎子离开村落,来到另一个群山之中:“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
  
  结尾场景居然和开始场景几乎一模一样。但开始的场景不过是个场景,而现在的场景,则象征了两个瞎子的人生:重复、轮回。
  
  虽然场景是被动的、沉默的,无法跳出来大声疾呼,但聪明的小说家却懂得利用它来说一个不断重复、轮回的悲伤故事,沉默的场景一样可以感动人。
  
  “情景交融”虽然是一句老话,但请记住它同时也是一句好话。
  
  ——
  
  提起情景交融,我就想起了高中时候的古诗词鉴赏……什么触景生情啊啥啥的。
  
  但场景并不局限于景,狭义的说是一个和角色有互动-性的地点。
  
  你是导演,你要拍一场戏,这场戏应该布个什么样的景和道具呢?剧本是什么样子的,你的角色在这场戏有什么任务,演技怎么样?……
  
  其实这一节的标题很好,只是后面解读的时候有点跑偏了。
  
  每一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每一个场景都应有它的特色和作用。
  
  ————
  
  本节其他内容:
  
  师父们骗徒弟说要判断多少根琴弦才能重见光明,目的都是为了让徒弟一辈子不停地弹下去。就像琴弦必须两端拉紧才能弹出声音,人生也一样,一端是追求,一端是目的,唯有两端拉紧了,才能活出意义。这正是《命若琴弦》这篇小说的题旨。
  
  【附:《命若琴弦》原文:https://baike.baidu.com/item/命若琴弦/7668668】
№8 ☆☆☆读书咕|294022462020-03-07 15:39:3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_(:з」∠)_不想更了。
就当推书吧。
出楼跑路。
№9 ☆☆☆读书咕|294022462020-03-07 15:47:0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个人都没找到有什么作品,吹教别人写书,拿出来的东西云里雾里,故意讲得很高深,无感
№10 ☆☆☆。。|e1620ad12020-03-07 15:59:3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个人都没找到有什么作品,吹教别人写书,拿出来的东西云里雾里,故意讲得很高深,无感
№10 ☆☆☆。。|e1620ad1于2020-03-07 15:59:38留言☆☆☆

我的读书原则是,如果能从一本书里获得一点启示,那就翻翻看;如果能获得很多启示,就好好读。
Orz 主要是老抽楼,不发了,自己翻翻看。
№11 ☆☆☆读书咕|294022462020-03-07 16:13:5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