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书牧思结庐
主题:我所知道的音乐剧 [0]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阿依达》在上海上演那一年,我正好拿到一笔很可观的奖学金,当时就考虑着,是要买一张vip的票去现场感受一下歌剧的气氛呢,还是买我向往已久可以随身携带的cd机,加上可以保存期也长的cd?算来算去,终究还是犯难,直到听到小道消息,说在阿依达的现场,会有大象狮子真实动物上场,在最后还效仿中国古典悲剧《梁祝》来个化蝶之举,如此煞费苦心吸引观众之举终于使得我下定决心还是买cd机好了,我想看的是纯粹的歌剧《阿依达》,可不是哗众取宠为追求市场效应下的产物。再加上考虑到国内观众的某些习惯,难道要我浑身紧绷着时刻紧张是否会有什么磕瓜子啊手机此类声音吗,还是安稳一点好。

    但世事弄人,谁又能料得到,如今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音乐剧,却正是迎合市场下无心插柳的产物呢!正是在18世纪中叶,古典歌剧和芭蕾正占主体地位的时候,法国的一个芭蕾剧团去纽约演出,预定的纽约音乐学院却毁于火灾,而此时根据《浮士德》新改编的情节剧《The black crook》也正要上演,制作方对票房心存疑虑,为增加吸引力干脆雇佣这个芭蕾舞团演了一场戏中戏,加上各种光怪陆离的机关布景,颇类似今天用高科技打造的好莱坞大片,绝对能刺激粗糙的米国人的感官,后连续演出16个月不说,居然还能在全美巡回演出四十年才真正叫人咋舌。此举首开风潮,其他剧院经理人纷纷效仿,创造了一大批同类作品,其艺术价值可想而知,必然贫乏,实际上就是话剧加歌舞,没有真正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完全的大杂烩。米国人不单制造麦当劳肯德鸡那种快餐,对这种文化快餐的造就也是驾轻就熟呢!只是,《The black crook》真的就是美国音乐剧的鼻祖吗?虽然文献记载都将此剧看作百老汇最早的音乐剧,但我还是相信,背后的文化背景才是音乐剧产生的温床吧,就如二次大战的导火索是一场刺杀,但绝不能说二次大战的原因就是这场刺杀一样。这个新兴国家生气勃勃兼容并蓄各种外来文化的本性,没有太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得他们并不欣赏欧洲那种慢吞吞精致冰冷的艺术,如此热热闹闹才符合他们的口味。


    先来说说百老汇吧,Broadway,不过是纽约曼哈顿区一条普通街道的名字,有点像北京的天桥地区,属于下里巴人的地方,唯一可让它显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周围有大大小小很多剧院,真正让它扬帆远航并使之闻名世界的是一条《show boat》(演艺船),奥斯卡·小汉斯基默编剧,科恩作曲,其中的选曲《老人河》深沉哀怨,至今仍传唱不衰。《演艺船》已经脱去以前那种浮躁浮华,开始涉及到社会现实问题,无论思想还是艺术性都可称上上之选。音乐,在这里开始为剧情服务了,紧扣剧情,不再是为了烘托某位大明星而做。

    在19世纪初期,不得不提的还有乔治·格什温的《Porgy and bess》《波吉与贝丝》,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作,主要描写美国下层黑人生活,采用的音乐素材是黑人灵歌,蓝调音乐(布鲁斯)、爵士乐,看看这音乐组合就知道,这已经完全是美国风味了。蓝调音乐和爵士乐大家应该比较熟悉,黑人灵歌听起来似乎就很敬畏的样子,无法理解的人请去听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主题歌《Reflection》,Christina Agullera演唱,严谨的灵歌风格,再不懂的去看漫画《双星传奇》。在此剧中,格什温的对白采用类似歌剧宣叙调的形式,也被认为是歌剧,当然音乐剧界绝对不肯放松认为这还是属于音乐剧的范畴,那就不管听众什么事了,我们只要觉得好听就好,哪管得了这么多。乔治·格什温本人似乎确实并不应当归入音乐剧作曲家一类,而应当是严肃的古典音乐作曲家,这个布鲁克林的野孩子,凭借一曲《蓝色狂想曲》闻名于世,在西班牙举行的奥运会还是世界杯开幕就有百架钢琴演奏这首狂想曲。犹记中央台电视歌手大赛有一题就是一个小小动画短篇,描写《蓝色狂想曲》首演时,众人捂着耳朵从剧院里面逃出的场景,甚是搞笑。还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活脱脱就是一个美国楞小子走进花都巴黎的切身感受,据说某次演出时,还特地从巴黎找来出租车的喇叭以达到求真的目的。

    我们国内的人开始了解百老汇音乐剧,似乎还是通过电影,19世纪40年代是歌舞片的黄金时期,便是百老汇与好莱坞强强联手,将上演潜力全部挖掘完的剧目拍成电影,“倾销”到其他国家,小时候看《出水芙蓉》被震得目瞪口呆,为其中的精彩场景喝彩不已,尤其是水池灯火烟花那个场面,真是目迷五色,等后来知道这部片子的女主角居然还是奥运会游泳冠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剧目很多,有的都不记得名字,不过我对歌舞片的爱好倒是确是从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漫画《七彩少女心》中就有讲到《雨中曲》,吉姆·凯利发着40度高烧在雨中又唱又跳,一曲《sing in the rain》抒发自己获得爱情时的愉快心情,觉得其实剧情并无特别之处,那荒诞的歌舞场面也有点腻味,不过是一个纸醉金迷的美国而已,最成功的也就是在雨中的那一段,别出心裁(演《神探飞机头》《楚门的世界》《面具》的那个喜剧天才金·凯利就又是另外一位了)。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真是百老汇佳作迭出的高峰时期,《国王与我》(改编多次搬上银幕,最新的由周润发主演),《窈窕淑女》(不用说,改编的电影由奥黛利·赫本主演,即使再搬上银幕,估计也再无人可以与她比肩,获64年8项奥斯卡大奖)获得11界托尼奖六项大奖——托尼奖可是美国戏剧界的奥斯卡,《西区故事》(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灵感来源于美国两黑帮团伙火拼,揭露了当时美国三大问题,种族问题,移民问题,青年团伙问题,悲剧中带有辛辣的讽刺喜剧味道,由鼎鼎大名的作曲家里奥纳多·波恩斯坦操刀,自然不同凡响,而改编的影片居然囊括61年10项奥斯卡大奖才叫真的厉害!作为音乐剧的《west side story》制作超强阵容,编剧是当时百老汇剧作改编的佼佼者,词作者后来成为百老汇作词巨匠,而作曲者波恩斯坦横跨音乐剧、歌剧、芭蕾舞剧、歌剧、电影配乐几届,本身就是首屈一指闻名全世界的指挥家。《音乐之声》,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剧情就不用我多说了,获得了5项托尼奖,65年改编成电影后更将此剧传遍全世界,主演朱丽·安德鲁斯容貌虽不出色,却塑造了如此生动的家庭女教师形象,奥斯卡奖自是手到擒来;而到老来,韶华不再,气质却更优雅,在《公主日记》中,那个高贵的一国之主,举手投足,尽显贵气。

    而六十年代,还要提一幕现在看来并不是特别有名的音乐剧是《Funny girl》,其主演是Barbra Streisand芭芭拉·史翠珊,真正的三栖明星啊,获得过戏剧界的托尼奖,音乐界的格莱美奖,电影界的奥斯卡,该音乐剧是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莎拉·布莱特曼虽有名,但要达到她的高度,却还不容易。

    当今影坛似有歌舞片卷土重来的趋势,尼克·基得曼主演的《红磨坊》,首演于1906年,由受过正统古典音乐教育的维克多·赫波特创作,算是一部轻歌剧;《芝加哥》则首演1975年,现代版的电影由大美女凯瑟琳·泽塔琼斯主演,可惜其质量水准差之当年多矣,以前的那些演出歌舞片的演员,都有着扎实的演唱功底,而现今却是由演员来主演,是真唱,水平也比不上当年,是假唱,那这歌舞片则真的名不副实了。

    七十年代最著名的音乐剧当属《Evita》,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这位英国人来美国学习交出的最令人满意最辉煌的答卷,而到现在为止,他在音乐剧的龙头老大位置似无人可替代,其中的选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几乎可以算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了,犹记得2002年世界杯上,阿根廷出局时,电视上放这首歌,伴随着战神巴蒂的眼泪,让多少球迷潸然泪下,哽咽不能成言,虽然我不是阿根廷的球迷,但目睹此情此景,也不禁心酸。而这部音乐剧后来获得34界托尼奖7项大奖也在情理之中,96年拍成电影,麦当娜主演,票房也不俗,我想主要还是作曲的功劳,琅琅上口传唱的歌曲才是吸引人真正的主因吧!

     80年代,美国人独霸音乐剧天下的局面发生改观,一个伟大的英国人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将在伦敦首演获得巨大成功的《猫》移师到了美国,轰轰烈烈的猫潮席卷整个美国,从那时到现在,《猫》在全世界演出场次已超过四万场,绝对是一个惊人的记录啊,今年首次来到上海,可惜受到非典影响,不过还是上演了53场。里面的唱段通通都能用精彩来形容的,当然精彩的舞蹈也是,对舞蹈不是怎么欣赏的就不必一定得去看现场了,了解了剧情后光听歌已是一大享受,虽然说开场后猫要在观众席上爬行后飞扑向舞台,但对我这种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一份冷静的人来说,恐怕到时不会感动反而会觉得受不了,我个人还是比较脱离一点去看的。一点要看现场的最好把猫的剧本通读,再看一下爱略特的原诗,否则到时恐怕什么也看不懂。

    接着,隆重登陆的就是根据雨果的小说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原先是由法国人首先推出的,但效果似乎不够理想,英国人又对之进行打造,这次的作曲就不是韦伯,而是勋伯格了,同样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是那位把巴赫的赋格推倒重来的不和谐无调性大师勋伯格的侄子(总觉得,这位不和谐无调性大师写出来的音乐不是给人听的,而是专门给作曲系的学生研究和看的,不是耳朵的音乐而是眼睛的音乐,笑)。在95年首演十周年纪念,举行盛大化妆舞会,最后十七个国家演过该剧男主角的男演员一起上场高歌一曲,不管其艺术价值几何,轰动效应肯定是有的,特别是那些忠实的《悲》迷们,想必要激动得热泪盈眶了。"DRINK WITH ME""I DREAMT A DREAM""ON MY OWN""ONE DAY MORE""MASTER OF THE HOUSE""STARS""BRING HIM HOME",都是属于可以传唱的单曲,旋律上看并不输给《歌剧魅影》,不过后者浪漫,而前者现实味浓厚,毕竟是由大师的巨著改编过来的,可能这就造成一般人心存畏惧,其实还是很好听的。

      86年,《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上演,《歌剧魅影》,现在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本身故事戏剧性就已经很强,一个幽灵,颇带恐怖味道,古老的歌剧院,动人的爱情,都是卖座的保证。作曲家仍然是韦伯,可能是当初曾想过取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的素材缘故,这部音乐剧中很多唱段接近大歌剧,演唱难度极高。许多动人的选曲,已不知被改编多少次了,选曲,很多人即使不知道曲调出自哪里还是会哼唱,可见其流行程度。Sarah Brightman和Michael Crawford这对黄金组合据说本来在88年就要出演电影版,可惜莎大姐与韦伯离婚,一拖就这么些年。据现在消息,此剧电影版将在04年停机,Antonio Banderas扮演幽灵,让所有的《剧》迷大受打击,此人唱evita的che还差强人意,但要表现幽灵那种地底下的阴郁似乎不太现实,《剧》迷和Michael Crawford迷现正争取让ALW改变注意还让Michael Crawford来演,莎大姐是绝对不可能再出演此剧了,my god,现在这么胖,音乐剧对形体要求可还是很大的,比不得歌剧,而且可能年岁大了,真假音的转换已不如以前自然,现在张口就是美声,年龄啊年龄。Steve Barton以前曾是Raoul的不二人选,可惜天妒英才,不到50即过世。

    而后一颗重磅炸弹,就是《西贡小姐》,描写越战的,题材类似于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说一位越南女子与美国大兵恋爱,越战结束后,美军撤回,后当美国允许美军留在越南的子女返美,这名女子为儿子能够回美国与父亲团聚,或者说能有更大更广阔的前途,忍痛将孩子送上飞机,最后惨然自杀。应该说,描写越战的电影电视作品以及歌曲非常多,这个剧本本来不是特别讨巧的,但勋伯格就能为之注入新意,上演后连美国军方高级官员,号称从不看有关越战题材的作品的人,也感动而至于泪下。在战争中的爱情,总是分外惨烈,但《miss saigon》却跳出了这个简单主题,视野更开阔,触及到普通人面对战争的伤害,生活、家庭、爱情、命运,那一串串无奈的主题。而从此,越南女子在我心中,也就成为坚忍的代名词,看过的不多的几部越南电影,都是越南女子给我的印象最深,不是特别的美丽,却是特别沉静,一股特别的女人味道,对命运的默默忍受,再苦再累都默不吭声。越南也该是水乡吧,生出的女子才这般水秀,没有中国江南女子的明艳,却更沉的住气,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她们头上戴着包头布,坐在船上,穿行过丛丛莲叶,偶尔一抬头,也是一脸的安静,口中哼出的曲子,侬声软语,拍打在水面上,依然是溅不出一点水花的,如梵唱一般,却又比梵唱多了点平易近人。

     第一位在西方音乐剧界红极一时的东方人,便是靠此剧成名,菲律宾的lee salonga,是当年《西贡小姐》制作班子几乎走遍全世界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才找到的,考试时考官请她唱一段音乐剧的选曲,谁想这位自信的东方姑娘居然反问考官,他们想听哪一段,当考官半信半疑随手指出一段请她演唱时,她居然还问要唱哪个版本的,因制定演唱的音乐剧有两个版本,令考官大吃一惊。而《西贡小姐》还使我国演员因此成名,王洛勇,一位刚去美国连英语都听不懂的中国人,最后居然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戏分很重的皮条客这一角色,令美国人刮目相看,要知道,当时在百老汇,连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大名鼎鼎的费翔都只不过演跑龙套的角色啊!




上帝,写到这里我发现,匠气好足,简直就是追本述源,将音乐剧的历史从头说起嘛!郁闷!学究味道太浓了,平铺直叙,唉,将就着看看吧,接下来的跟贴中,再说说音乐剧上一些重要人物,过几天再说了。



☆☆☆初晨太阳于2003-05-29 21:44:44留言☆☆☆



太阳说得很好啊,加油!


☆☆☆阿故于2003-05-29 22:16:06留言☆☆☆  




占位先!!要不是俺不小心刷掉了!(咬牙心痛~俺的那些字!)

亲太阳!辛苦~~~~~~~~~~明天再来回!!要好好补一番课!


☆☆☆兰璞于2003-05-29 22:51:14留言☆☆☆



其实怎么说呢,现在的音乐浮躁的东西太多。

太多东西都是在市场的操作下出现的,有时候大家鄙视市场票房为俗物,可想想,还是要感谢这双“无形的手”。

说说我听音乐剧的历史吧,早先非常的喜欢齐豫,高中开始听了《藏爱的女人》专辑后,发现音乐其实是可以雅俗共赏的,古典的音乐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的高深莫测。距离被拉近了,洗脑也就更便宜了。

从这张专辑中熟悉了 the music of the night.wino de amor…………呵呵,太多好听的歌了。Chyi也唱了memory。这样看来齐豫算是我听音乐剧的入门了。

后来一次淘碟,无意中发现了《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当时只是单纯的被CD的封面所吸引,那个苍白的面具,一朵孤独的玫瑰。回去按下PLAY,呵呵,立刻被那段拍卖词吸引。(那么纯正好听的英文,怎么我就愣没听懂他说什么呀)。继续听下去,呵呵,熟悉的旋律响起……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四处找到WEBBER的消息,他的〈evita> 。

然后听音乐剧的结果就是,必然会去找来〈蝴蝶夫人〉图兰朵 普契呢 悲惨世界…… 在对流行音乐绝望的时候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也说不上对POP有什么期望吧)呵~~`

那个时候音像店的老板可纳闷了,怎么这小姑娘流行古典摇滚来者不拒呀,可够花心的了~````

但偶毕竟是俗人一个,听多了opera也会郁闷。换换心情,最钟爱BACH的提琴。是那种钻入心里的声音~~```

每次向朋友推荐BACH,推荐音乐剧,大家都笑笑说“听不懂”。可怎样才算听懂,是见仁见智的吧。在我看来“懂”不是必要条件。


我随便说说,你随便看看 ……





☆☆☆echo于2003-05-29 23:33:20留言☆☆☆


太阳~```我要看你主观分析的东西。。。

这么客观的文,不习惯~~```


☆☆☆echo于2003-05-29 23:40:28留言☆☆☆


好——厉害!!!


☆☆☆浮游生物于2003-05-30 11:44:08留言☆☆☆


我就说吧,这么平铺直叙的文章,我自己也觉得写的不好
不过音乐剧中的选曲,真的很大众化,要说引起的感情,大致也相同
很主观的分析么,似乎也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啊


☆☆☆初晨太阳于2003-05-30 17:35:34留言☆☆☆


呵呵,太阳还是先把自己最钟爱的音乐写来看看。

不要为了写而写哦~~~````

都是我们烦你烦的~~``




☆☆☆echo于2003-05-30 23:01:13留言☆☆☆


太阳太阳。好有学问哦,事实也要,分析也要,我都喜欢。期待下篇,搬凳子占座位!


☆☆☆韩轻雪于2003-05-31 12:05:30留言☆☆☆


其实我一直觉得音乐剧,形式上有些夸张,一部好的音乐剧从舞美到灯光到服装,都不可松懈,要足以吸引人的眼球,相比于歌剧,不够内敛,能激起人在一个时间段的狂热,但是缺少那种含蓄的美,而歌剧,不但靠唱功嗓音,表现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声音的表现力),收放自如滴水不漏的那种,才是我所欣赏的,嗯,有点表意不清,不知echo 能否理解了,笑。所以音乐剧就能为一般人所接受,而歌剧就不行
莎大姐的声音,我不是很欣赏,听过她的cd,声音好尖,像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样,麦当娜唱evita虽然只是了了,但声音厚实这点尚可,鉴于我自己只能唱女中音,所以偏爱低沉一点的声线也是正常啦,哈哈!不怎么喜欢《memory》,反而是don’t  cry for me agentina 更得我心,后面深沉的和声让人无比激动,就像歌剧选段中喜欢《今夜无人入睡》和《大地给我们同等的欢乐一样》,前者影影绰绰的男声和声,深沉有力,光听就能感觉出黑夜里人头攒动但又不可声张的气氛,后者那段呼拉拉的合唱,听来只觉其声震天,连大地都为之颤动,人民的力量啊!还有《歌剧魅影》中的重唱,大家各唱各的,不看剧本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是听起来就很过瘾,总的来说,雄壮有力震撼人心的 比较得我心。



☆☆☆初晨太阳于2003-05-31 17:05:38留言☆☆☆


那太阳因该会喜欢悲惨世界?(比PHANTOM要来的大气多了)

明白你的意思。

就MEMORY来说,我总觉得现场的声音和CD中不一样。CD中的声音更加干净清澈,给人很浮的感觉。感情没有现场那么丰富。虽然都是elaine唱。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觉得。

其实看歌剧和看芭蕾也有相通之处吧,虽然舞蹈演员都是做同样的动作,但是哪个更具实力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好的舞者在平常动作中自然流露的气质,动作的流畅飘逸,并不是要在高难动作中才能体现的魅力都非常的吸引人。

这因该也是为什么OPERA比音乐剧更具内涵的原因吧。歌者的每一个神态,哪怕只是一皱眉,在细微之处也能传递内在的信息。OPERA经过了更多的提炼?

所以,音乐剧再怎样也是流行的产物。但如果一出音乐剧能经起时间的考验,说不准哪天也能成为传世的经典。


☆☆☆echo于2003-05-31 19:34:27留言☆☆☆  


想起来了,OPERA和音乐剧同样都在细微出做足了文章。

但是音乐剧太形于外了,怎么形容?张扬?
好象告诉观众“嘿,你看,我可是做足了工夫的”

可是歌剧的含蓄内敛更加吸引观众自己去探索?


☆☆☆echo于2003-05-31 19:38:03留言☆☆☆


就是呢,音乐剧必须要有一个成功的制作人,这部音乐剧才能算成功,而制作人说白了,不就是如何包装嘛!歌剧的服装舞台虽然也华美,但不会像音乐剧那样令人惊叹,哎呀,好漂亮哦,真正看歌剧的人注意的必定会是唱功和表演。
悲惨世界的剧本版比雨果的小说版精简不少,现实主义中的浪漫,每个人几乎都有一首咏叹调,厚而重,马吕斯的那首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追思以前的战友,很经典的stars,沙威只不过不自觉地在当好人的过程中做了坏人而已啊,要说深刻,当然比歌剧魅影要多,歌剧魅影本身,不过是很无聊的哥特式恐怖小说加上爱情和悬念罢了。可悲惨世界原著实在冗长得可怕,雨果就是喜欢堆砌,描写下水道也好写上几十页,在看《巴黎圣母院》时,我还错以为自己拿了一本建筑学书,揉揉眼睛,没错啊,这样喜欢对无关主题的东西大加详述,干脆写一本巴黎风物志好了,原来喜欢掉书袋的不止中国人啊!不过,嘻嘻,倒是很长见识呢!



☆☆☆初晨太阳于2003-06-01 19:24:39留言☆☆☆

贴上一段有关制作人的




在这些众所周知的大音乐剧后面,除了作曲家编舞编剧词作者,不为人知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制作人,毫无疑问,麦金托什是执音乐剧制作牛耳地位的。《猫》的演出成功,一般人很难想象,竟然是由两个年轻人33岁的韦伯和35岁的麦金托什联手创出的奇迹。说它是个奇迹真不为过,《猫》是以艾略特的诗为蓝本进行创作的,诗与戏剧在结构上本来就很不一样,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场景也属于独幕的那种,就是一个大垃圾场,唯一可以展现的就是剧作的内涵以及音乐,《memory》这首妓猫(汗,多么奇怪的名词啊)在回忆过去时唱的歌,谁都能哼出主旋律。接下来的重击,便是改编法语版的《悲惨世界》,而麦金托什甚至还没有读过这位文豪的作品,他只是在听过法语版唱片之后,被音乐感动,凭着天生的敏锐,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歌剧魅影》则是麦金托什和韦伯再度联手推出的又一大制作,头脑灵活充满创意的韦伯提出建议,合伙人在浴室里当场拍板定论,于是又一部伟大的音乐剧诞生。在《悲惨世界》首演当晚,作曲家勋伯格便告知这位名牌制作人,他与词作者鲍勃利有了新的想法,而直到隔年五月份两人已做好音乐,才将它放给麦金托什听,获得同意投资制作,这就是《西贡小姐》。虽然其后麦金托什还有其他剧作推出,但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不过,这四大名剧也足以使他获得各项荣誉,并将他推入英国最富有百人之列了。


☆☆☆初晨太阳于2003-06-01 19:26:38留言☆☆☆


"漫画《七彩少女心》中就有讲到《雨中曲》,吉姆·凯利发着40度高烧在雨中又唱又跳,一曲《sing in the rain》抒发自己获得爱情时的愉快心情,觉得其实剧情并无特别之处,那荒诞的歌舞场面也有点腻味,不过是一个纸醉金迷的美国而已,最成功的也就是在雨中的那一段,别出心裁(演《神探飞机头》《楚门的世界》《面具》的那个喜剧天才金·凯利就又是另外一位了)。"
请教, 文中的吉姆·凯利是不是James Taylor,前几天有幸看了他的一场音乐会,有一首曲子是:Sunny and Rain, 然后又收集了一张他的cd,有一首曲子是“Fireand and rain",不只那一首是《雨中曲》?
多谢了。



☆☆☆去了一板于2003-06-02 11:16:33留言☆☆☆


对不起,打错了,应该是"Fire and rain"


☆☆☆去了一板于2003-06-02 11:18:16留言☆☆☆


不是吧,这部歌舞片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了,到现在那个男主角早该死了,如果你还能看他的音乐会,那应该不是


☆☆☆初晨太阳于2003-06-02 17:29:56留言☆☆☆


谢谢


☆☆☆去了一板于2003-06-03 03:32:47留言☆☆☆


我特别喜欢听莎拉布莱曼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露露于2003-06-04 10:47:01留言☆☆☆  


莎JJ是个外表看上去恨凶的MM,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是:



她真的好凶阿!所以webber才和她离婚的。实在是受不了了!:P


☆☆☆sixfire于2003-06-04 21:22:26留言☆☆☆


呵呵,开这样的玩笑~```

看她上次的演唱会,吊着钢丝还能唱,真佩服,呵呵~~```


☆☆☆echo于2003-06-04 22:29:15留言☆☆☆


我喜欢她的HE DOSE NOT SEE ME


☆☆☆水无月于2003-06-15 17:47:52留言☆☆☆


推荐:法国音乐据巴黎圣母院,绝对和webber式的音乐不同,但也同样爆好听!


☆☆☆忿忿不平于2003-06-16 12:56:02留言☆☆☆

嗯,听过,感觉非常好,毕竟要浑厚一点


☆☆☆初晨太阳于2003-06-16 13:00:28留言☆☆☆


莎拉和迈克拍的电影版的《歌剧魅影》应该是早就有的吧?
起码我在电视上见过两个电视版本,由莎拉演唱的《歌剧魅影》。
第一个版本明显是刚出道那会儿,小腰顶多两尺。演魅影的那个人嗓音更接近流行摇滚的风格,面具是盖在上半张脸,挺花哨的,而非常见的半侧面银色面具。
另一个版本应该是MICHAEL合作的,那嗓子还是听的出来,而且布景极为华丽。
记得还有一段,但不清楚是出自哪个版本的,女主角从墓地离开(绝对是墓地实景,不是舞台),演唱了那段《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莎拉边唱边跑,那嗓子是我第一次惊为天人。
这些录像资料是什么?难道不是电影版?或许是宣传资料?
不解。


☆☆☆洁尘于2003-06-17 09:21:50留言☆☆☆

刚刚又看了韦伯的音乐剧选段,不过还是第一次看到莎拉以前的真面目,那个漂亮哦,在面对幽灵时那种天真的微微的迷惘,大大眼睛,少女神思,嗓子在真音假音之间的转换,真是难为了。不过还是喜欢天生好嗓音那种人物,今次看电视注意到一个演员,嗓音有通透感,清澈明亮,人也漂亮,可惜没看清名字
再看看现在的莎拉,真觉得“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看过《歌剧魅影》两个电视版本,还是觉得克劳浮德那个版本的更有沧桑感,史蒂夫的声音太难听了,不喜欢,那个面具也好丑

至于《猫》刚刚看到电视版,场面漂亮不用说,还是觉得应该看电视版本,演员演得特别精彩,刚刚出场时候老猫眼中无限宽容慈祥,手也在微微发抖,这可是剧场版看不清的




☆☆☆初晨太阳于2003-07-18 15:40:30留言☆☆☆


最喜欢《日落大道》,一种诡异而华丽的悲凉。


☆☆☆汪藻于2003-07-18 22:59:29留言☆☆☆

觉得~作音乐剧演员简直是人间最难的营生之一:唱歌剧要好嗓子,跳芭蕾要好舞技,音乐剧既要好嗓子又要好舞技,还要巨大的肺活量!


☆☆☆汪藻于2003-07-18 23:03:09留言☆☆☆  




呵呵,两个月没来了,一来就吧太阳的贴子都搜出来:)

还是期待音乐系列的文。

过了两个月没有音乐没有闲书的日子。

基本上还比较快乐~```


☆☆☆echo于2003-08-31 00:16:05留言☆☆☆


I love Sun-set Boulevard, too!  Especially the song "with one look".
So glad to find so many people interested in musicals - personally I’m a Webber fan.


☆☆☆Wfan于2004-02-03 14:35:53留言☆☆☆


刚刚才看到这贴啊。
说singing in the rain荒诞的歌舞场面倒不敢苟同。那部片子相当的早1952年,颇有讽刺意思。GENE Kelly 和jim carrey 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Gene在剧中一开始是1927年的默片明星,和他合演的女星说话时间非常好玩,尖尖的,还发不清音,改都改不好。忽然有声片出现了。大家都去拍,他还用默片中的一套,词都不背,光说“我爱你爱你“,结果效果一塌糊涂。他追的那个女孩子会唱会跳,两人一见面时女孩子就批评他根本不是演员,片子不过是换个场景。。两人回来误会消除在一起后。女孩子就建议他把拍坏的片子改成歌舞剧,原来合作的女星非拉那个女孩子帮她配音,在电影成功后还准备继续下去,并威胁电影厂老板和Gene的角色。后面就有点老套了。Gene故意骂那个女孩子,让她含泪在银幕后现场唱,并揭穿骗局+当场求婚。he and she lived successful and happily ever after... 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片中雨中那段和另一段在后台跳的双人舞都颇好。虽然比不上跳踢踏舞另有几位名家的,但妙在巧妙利用道具和现场环境,以及让观众感同身受,他那种高兴洋溢在外。。
刚刚稍微查了一下,才发现里面用的歌都是20年代就有的。那不就和红磨坊一样。我本来还以为那些是为了剧本原创呢。看来hollywood太喜欢拣现成的了。或者说比较喜欢已经检验过成功的东西来。。。

别的broadway show没看过,有些也看不到了。比如说猫,现在只在伦敦演了。还有西贡小姐。唯一看过的就是歌声魅影。我还特意买了介绍的小本本。照片很华丽。
那个剧院很小。做下膝盖就顶到前面了,而且不到中场是不要想动的。不过也不会想动。整个剧任何一个人都重要。跑龙套的要附带演舞台上表演的舞蹈等。有1段4重唱旋律相当的繁复。同一个舞台,通过背景道具,灯光加上舞台。演员会一会从舞台下钻上来,(到房顶了)。或从半空中吊在灯具上唱。或让观众错认为,他们在划船,在从上往下走,在慢慢地道中前进。还有2个如魔术般的特效。还有每次必从空中缓缓掉下的灯。(我朋友说她看的时候在前2排,旁边的老妇人就在灯下,吓的很厉害。我倒觉得照那速度。。。。)
还有挤在小小乐池里的伴奏+指挥。。。怪不得一张票贵。真亏的她们天天年年演下来。只有主角才有AB角。时代广场下繁华的灯光多亏了他们了。我特意去看那个地板,不觉得有缝的样子,但是有场景从地下升出好多灯。女主角色应该是年纪小的,倘若用个年纪大的,身材差的,视觉上还真有点过不去。男主角带面具,换个人都看不出,不过颇有点鬼森森的样子。

前一阵子红的是LION KING。听说里面用人仿动物巧妙。
这阵子红的是produce。两个主要演员都是有名的谐星。一票难求啊。



☆☆☆遥遥于2004-02-03 15:39:16留言☆☆☆


我喜欢《猫》,真是经典啊~


☆☆☆Juana于2004-02-03 17:08:17留言☆☆☆

音乐剧永远是我的最爱...真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象剧中人一样,在唱歌跳舞中生活.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音乐剧,开始在中国这个音乐剧的荒漠中寻找它,也许是初中时正大综艺放的MUSIC OF THE NIGHT的音乐录映带吧,把我整个迷住,直到现在,音乐剧中最喜欢的,还是POTO.而歌舞片则是SINGING IN THE RAIN,真真赏心悦目.前两年的红磨房和黑暗中的舞者也很好,而芝加哥却不知为何,很不对我胃口,是两位女主角都太胖了?


☆☆☆瑷于2004-02-05 12:31:16留言☆☆☆  



芝加哥,两位女猪都不是真的歌舞片出身的啊,唱工不行


☆☆☆初晨太阳于2004-02-05 23:33:19留言☆☆☆
№0 ☆☆☆初晨太阳 2004-04-03 19:07:25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