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紫竹林
主题:《刘娥》第二十章 [53]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第二十章、宫闱惊变


梆——梆梆——
听着远处传来的更鼓之声,王继恩站起来,动了动坐乏了的身子,走到蜡烛前,取了剪子剪去过长的烛芯。
烛花爆了一爆,火焰直窜上去,立时显得亮了许多。
他放下烛剪,转过身去,看着坐在堂上的三人:“三位,可还有什么意见吗?”
堂上所坐三人,皆非寻常之人。
首座坐的是殿前都指挥使李继隆,他是已故宣德军节度使李处耘之子,当今皇后的长兄。但是他之所以做到这个位置,并不是因为其当朝国舅的身份,而是以一身军功而得。自李继迁在夏州叛乱以来,时降时叛,朝三暮四。全凭李继隆坐镇西北,多次打得李继迁丢盔弃甲,最近的一次,李继迁被打得仓皇而逃,竟连自己亲生母亲都落到了李继隆手上。
李继隆押了李母进京为质,李继迁无奈,只得派自己的亲弟弟送上大批骆驼牛羊等,亲到京城来谢罪求和。
西北太平,李继隆便因功升任殿前都指挥使,回到京中。
这一天,却被同样也是平定了蜀中之乱而返京不久的宣昭使王继恩请到府中,商议要事。
今日陪坐的两人,一个是知待诏胡旦,另一个是参知政事李昌龄,也都是朝中重臣。
李继隆一进入王府中,见了这两个陪客,心中顿时就明白今日王继恩宴请他的目的了。胡旦本是原楚王元佐的翊善、李昌龄是元佐移居东宫时的少傅,都是当日元佐的心腹之人。元佐疯病被囚南宫之后,许王元僖大肆清洗原楚王府中这,胡旦李昌龄等人都被降职流放异地,直到元僖死后,一众楚王旧属,才都慢慢地回到京城之中。如今楚王旧部,自是以此二人为首。
这时候,见了李继隆,胡旦李昌龄忙上前行礼过后,胡旦忽然道:“听说昨日使相入宫见过皇后娘娘了?”
李继隆含笑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我见过皇长孙了。”
胡旦大喜,忙问道:“皇长孙,他、他……可好?”
李继隆点头道:“很好,皇长孙允升今年十二岁了,知书达礼,皇后怜他父母不在身边,待他更是加倍地疼爱。”
胡旦神色微黯,不禁有些哽咽道:“皇后娘娘的懿德,天下同钦啊!”
皇长孙允升,便是楚王元佐的长子。昔年刚刚断乳不久,便遇上楚王疯病焚宫,而被囚南宫。楚王妃李氏,正是李继隆之女,自请入南宫照顾夫婿。李皇后是李继隆的亲妹妹,楚王妃的亲姑母,不忍见稚龄幼童也同入宫狱,便把皇长孙抱到自己宫中,亲自抚养。
李皇后本来就膝下无出,更兼素来怜爱楚王夫妻,这十年来亲自抚养皇长孙,感情更是非比寻常。允升虽然无父无母,却在宫中甚得宠爱。
此时李继隆见了这等阵仗,暗叹一口气,今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自然只为了同一个人,那就是如今废居南宫的皇长子,原楚王元佐。
胡旦跪下道:“楚王文武双全,本是天下人望。如今受难南宫,我们恨不能粉身碎骨以。只恨微躯薄力,只能求都指挥使了。”李继隆官高爵重,多少有些与他身为皇后之兄有关系。但是李继隆为人自负,平生最恨人提及此事,他把守西北,抗击李继迁之乱时,甚至往往先身士卒。因上,胡旦等亦不提起国舅之称,而呼之为使相或者都指挥使。
李继隆忙扶道:“胡大人请起,唉,此宫闱禁事,我一个外臣,如何帮得了忙。”
王继恩道:“恕下官多说一句话,今日请使相来,却是有一句要杀头的话,使相敢不敢听?”
李继隆看了王继恩一眼,道:“咱们都是武人,天天都是把头拎在手里,还怕听一句杀头的话吗?宣昭使有话直管说吧!”王继恩宦官出身,平生亦也是最恨人称他宫内的职务。
王继恩冷笑一声,道:“使相认为,当今皇太子,与楚王相比如何?”
李继隆道:“太子仁厚,楚王英武,自是不太一样。”
王继恩道:“太子不懂军务,但知弄些小恩小惠来邀买人心。下官自蜀中来,使相自西北来,这两处的情景,都是十年八载都平不下来的,再加上北边的契丹虎视眈眈,这三处的情景,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来一旦边关有事,使相认为能够应付这种情况的,是当今太子,还是楚王?”
李继隆长叹一声:“楚王当年随了官家平北汉,征契丹,若非出了意外,上次雍熙北伐,也应该是他率军才是。”
王继恩也叹了一声,道:“雍熙之败,在于众将之间牵制太多,若是当年是楚王率军,契丹夏州,早就不成祸患了。”
李继隆叹了一声道:“如今说这样的话,又有何益?”他看了王继恩一眼,道:“如今不是咱们这些武官说话的地方。此次宣昭使出征蜀中,何等的功劳,却敌不过几名文官的鼓噪,说什么部下违纪,削了你的功劳。”
王继恩冷笑一声道:“我自己倒罢了,将士们提头沙场,不见得那些文官出力。成功了,倒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作践人。长此下去,寒了将士们的心,那里还差得人。”他拿起一叠文书道:“这就是太子的作为,一味地装腔作势。居东宫不坐正室,王妃不行册太子妃礼;不让百官对他行君臣礼,只准自己属官称臣;太子兵客李沆李至入见,必亲自送到门口;开封府内只称府尹,遇大事必问寇准吕端……就是拿这种礼贤下士的姿态,讨那些文官们的欢心,赢得所谓的士子之望,百姓之心。嘿嘿嘿,咱们大宋以兵马立天下,一旦真的发生战事,这些抵得什么用来?李公,你说呢?”
李继隆盯着王继恩看了好半天,忽然暴发出一阵大笑:“那以王公的意思呢?”
王继恩的眼中精光大炽,一字字地道:“仿当年夺宫之事,内联皇后,扶持楚王登基。”
李继隆走到桌前,倒了一大杯酒,自己一饮而尽。
却说王继恩等既然存了这个心,自此暗中留意朝中动向。只是忌惮寇准厉害,不敢妄动。
却是这年七月,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下旨,寇准罢相,朝政大事,落在宰相吕端的手中。皇帝并且自大内降旨:“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吕端之如何忽然得宠,寇准之如何忽然失宠,似乎只是一件朝政之事,两人处理方式不同而已,但是具体经过,却是连王继恩也打听不到。
这于王继恩等人来说,却是一件大喜事。
寇准为人,是那种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的人,一旦皇位继承有什么变化,只怕谁也绕不过他这道弯。纵然是以李继隆殿前都指挥使的权力,到时候暗中派人将寇准囚禁,但是百官无首,只怕也是难安。
可是吕端却不同了。吕端长得胖胖的,胖子多半脾气好,吕端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此人一向是个好好先生,平时下属等在他面前打个马虎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只有这样没有威胁性的人,才能够在权力争斗旋涡中心的开封府安安稳稳地呆下去。他侍奉着秦王廷美、楚王元佐、许王元僖、襄王元侃这四任开封府尹,如今死了两个,疯了一个,高升了一个,整个开封府上上下下都象冲了水似地清洗了好几趟,他倒还可以安安稳稳一直做着开封府的判官之位。
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了百官之首,皇帝是不是已经老得有些糊涂了呢?也是,皇帝也是个人,天天看着寇准这张讨债脸谁受得了。倒不如天天看着吕端那张弥勒佛似的胖脸儿来得舒心。
№0 ☆☆☆蒋胜男 2004-06-02 00:50:52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不是有句老话,吕端大事不糊涂
№1 ☆☆☆观月楼主2004-06-02 02:53:0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嘿嘿,都是夜猫子
№2 ☆☆☆观月楼主2004-06-02 02:53:3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赫赫,来晚一步。。。
№3 ☆☆☆deadfish2004-06-02 03:07:4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又有新的了,真高兴。下次最好多写点。
№4 ☆☆☆走走停停2004-06-02 11:36:1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看戏看戏
搬张凳子来
№5 ☆☆☆落音2004-06-02 11:55:3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占个位先
№6 ☆☆☆2004-06-02 18:38:4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端(935—1000),字易直,北宋幽州安次(今廊坊市安次区)人。出生于官宦家庭。其祖父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做过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禁卫官),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定州同判、成都知府、开封府判官、蔡州知州、开封知县、户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谏议大夫等职。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拜为参知政事。是年底,左谏议大夫寇准也被拜为参知政事。当时北方的辽国频频进犯,吕端力主抗辽,主动请求将自己置于寇准之下,敢于直言的寇准深为佩服。太宗便任他为左谏议大夫,而寇准继续做参知政事。每次太宗召见吕端,他总是谈论自己的过失,很少议论别人的不是。因而,太宗越加看重他。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欲用吕端代吕蒙正为相,有人说:“端为人糊涂。”太宗答道:“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提拔吕端为宰相。还在歌宴上作钓鱼诗,将吕端比做姜太公。数日后,罢免吕蒙正,任命吕端为宰相,太宗还只恨任用太晚。吕端身居宰相后,为政更为谦让得体。他原在寇准之下,现在先占了相位,担心寇准想不通,就请求让参知政事与宰相轮流掌印,同升政事堂,太宗同意了。时朝中参与政事的群臣常有意见分歧。每次总是吕端的意见高人一筹。于是太宗下令:“今后议政的事必须经过吕端详加斟酌后,再奏报予我。”端更加谦虚地推说:“不敢当。”
至道三年(997年),太宗病危,宦官王继恩因忌恨太子而伙同参政知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节李继勋、知制诰胡旦暗中密谋不立皇太子为帝,另立楚王元佐。太宗死后,李皇后命王继恩传话召吕端入朝。吕端觉察到可能有变故,便把王继恩锁在自己家里。派人看守。然后入朝拜见李皇后,并亲迎太子即帝位,是为真宗。吕端又将李昌龄、李继勋、王继恩、胡旦相继贬滴流放,从而避免了一场动乱。宋真宗正式主持朝政那天,垂帘引见群臣,吕端站在殿下不拜,奏请卷帘。他上殿详机确是真宗时,才返回殿下,率领群臣跪拜。真宗每次召见大臣,惟有对吕端恭敬地拱手作揖不直呼名字。端身材高大,年迈行动不便,殿前石阶稍高,真宗就让木匠改加木制的小台阶,并专门在便殿召请他商议军国大事。咸平元年(998年)夏,吕端身体有病,请求辞去官职,真宗不允,却免去了他进殿朝见的礼节。真宗亲自到家中探望。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病卒,年66岁,赠司空溢正惠。
  
№7 ☆☆☆小牧2004-06-02 22:28:0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太子赵恒已经足足三个月,未来过紫萝别院了。
自他成为太子之后,入住东宫,走动就有十来个人跟着,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只带得一二侍卫就可以溜得出去。
自王继恩回京后,无可讳言,对于太子的行动,更是增添了许多无形的影响。
想当年许王元僖,连府中侍妾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王继恩手中的罪证,以致于人死之后,还不得安生。
更何况当年刘娥,是被当今皇帝亲口下旨逐出京城的。
他也只有在几个黄昏里,借口寻访民情,找机会悄悄地去看了一下刘娥。但是这样的短暂别离,这却让两人的更增相思之意。
这其间由张怀德或者张耆二人,鱼雁传书,却也是没有断过。
不管是皇太子还是王继恩,这些日子上朝的时候,却也都是心意相同地,看着皇帝的脸色。
皇帝的脸色一日差似一日,但是以他的性情,除非是完全撑不下去,否则就是到了最后一刻,也会勉强上朝去的。
到了冬季的时候,皇帝忽然下旨,对除太子外的四个儿子进行封爵。四皇子越王元份为杭州大都督兼领越州,五皇子吴王元杰为扬州大都督兼领寿州,六皇子徐国公元偓为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七皇子泾国公元偁为鄂州都督、武清军节度使。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朝野上下的有心中都暗暗觉察到了——最关键时候快到了。
这一日清晨,太子赵恒推开窗子,但见天还未大亮,却已经有漫天的大雪飞舞,他暗暗叹了一口气,换了朝服,坐了朝辇上朝。
听着侍从们吱吱的踩踩雪声,快近勤政殿时,但见许多朝臣站在雪地里,冻得呵着双手跺着双脚等着上朝。
宫门缓缓地开了,皇太子率先领着群臣上了朝,恭候皇帝。
等了许久,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已经照得朝堂大亮,皇帝却还未到。
太子心中,隐隐有个不好的预料,他正要叫小黄门前去宫内请旨时,但见夏承忠一脸肃穆地进入勤政殿,宣布:“皇上身子不豫,今日免朝。”
顿时朝堂象炸了马蜂窝,只听得嗡嗡嗡地响成一片。
夏承忠走上前来,向太子行了一礼道:“皇上有旨,宣太子进宫。”
太子赵恒的心一沉,那样的担心终于成了现实。可是隐隐地,却在心底最深处,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敢去正视的期待和欢欣。
随着夏承早向内宫刚刚转入内宫,赵恒立刻问道:“承忠,父皇的身子,到底怎么样了?”
夏承忠恭敬地道:“回太子,皇上昨天还好好的,就是多看了一会儿奏折,今天早上就觉得身子乏。本想多躺会儿就起来,谁承想竟挣不起来了。已经叫了御医了。”
赵恒知道这老内监最是谨慎,平时断不会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没想到到了此时,竟然也还是这副不紧不慢的样子。
进了内宫,却见十来个太医围着,皇后坐在床前只是抹泪。赵恒忙上前请了安,皇后拭了拭泪道:“太子来了,自有国事相商,哀家先出去了。”说着站起来,带了众太医出去。
殿中只剩下夏承忠侍候着,夏承忠轻轻扶起皇帝,赵恒走到近前,仔细看着皇帝,不禁吃了一惊。
平时见皇帝,总是高高地在御座上,远远地隔着御案,他也只是低头答话,从来未曾这样近前正视着皇帝的脸。
此时,皇帝不着冠冕衮服,这样软软的倚着床头,蓬乱的头发白多黑少,脸色焦黄,呈现出豆大的寿斑来,整张脸陷了下去,毫无生气。此时的皇帝,再也没有那种令人生寒的威仪,看上去,只不过是个病朽的老人而已。
他看着太子的眼神,也有些迷惑,似乎停了片刻,才忽然似回想过来,啊了一声道:“太子吗?”
太子恭恭敬敬地道:“是,儿臣给父皇请安。”
皇帝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道:“朕本来想再撑段日子,把手边的事料理清楚了,也让你好接手。”
赵恒哽咽道:“父皇——”
皇帝闭了闭眼,过得片刻,轻声道:“开宝皇后死了后,朕没给她依礼下葬,你把这事儿办了吧!”
赵恒怔了一怔,应了一声:“是。”开宝皇后宋氏是□□的皇后,死了也不过几年,她是□□晚年所娶,因此死的时候年纪也不大,才不过四十多岁。她死后皇帝也不理会,却有御史上书,说是开宝皇后是先帝之后,不应该不依礼下葬,谁知道反而惹怒皇帝,将那人流放边陲去了。
谁知道皇帝此刻,倒忽然提起此事来。赵恒不明所以,只得应下。
皇帝长长吐了一口气,道:“武功郡王德昭死得早,他遗下的儿子惟吉一直在宫中由着开宝皇后抚养,那是□□嫡孙,如今得放他出宫,另立府第,一切宅第供俸,车马衣服,都与诸王一样。”
赵恒心中暗惊,皇帝这是在交待后事了,但听得皇帝又交待了秦王延美的后人,他这边连连应着,心中不禁暗想,父皇真是糊涂了,这当儿不交待朝政,却将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人交待了,有什么意思呢?
却不知这几个人,在皇帝的心中,耿耿于怀已经一辈子了。他夺兄之位,虽然自我说服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德昭德芳廷美的死,是他一辈子的心病。虽然他自为帝以来,大臣们小心翼翼地不敢提到这话题,稍擦点边儿都遭被贬流放这等下场。但是人到了最后的关头,身体衰弱必然会带来心底的虚弱。因此上倒是这几件事,萦绕心头最久。须得交待了才能安心。
皇帝闭目片刻,看着太子,缓缓地道:“自元僖去后,看着老四老五们闹腾,你倒是不动。你心里真的对大位没有想头吗?”
赵恒心中暗惊,谨慎地答道:“儿臣若说没有想头,那自然口是心非。但是人选如何,那是父皇定的,做儿子的,只有尽自己的心做好每一件事,父皇自是能看到的。若当真不是儿子,那儿子也一定尽心辅佐兄弟们。□□、父皇创下这片基业不易,岂能为一已私心,乱了国家呢!”
皇帝点了点头:“单是这点心,便胜过了老四老五。自元僖去后,长幼有序,朕主要是看着你。这三四年来,朕不提这事,一则免你又落得你大哥二哥一样遭人算计,二则也看看这些事与你是否有关,三则看看你平时行事。如此几年,这才定下了你。”
赵恒出了一身冷汗,暗暗想小娥当日之言,果然一切说中。
皇帝闭上了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又缓缓道:“朕指给你的李沆、李至是老成人,有事多问问他们!”
赵恒连忙道:“这些时日,儿臣得他们辅助,得益甚多。”
皇帝又道:“军务上,可问曹彬、高琼等人,不过他们也老了。你可把寇准调回来,此人能言人不敢言,想人不敢想之事,若遇大事,可多听听他的意见。”
赵恒怔了一怔,问道:“寇准——父皇不是罢了他吗?”
皇帝微微一笑:“这人桀骜不驯,又对你有拥立之功,将来会在朝堂上指手划脚的。朕先磨磨他的气性,待你继位之后,示恩于他,他自然剖腹掏心地待你。”他顿了一顿道:“西边夏州的事,李继隆管了多年,最是熟悉。北边契丹,可以起用杨延昭。”
赵恒心中暗惊,自己还道皇帝为何发此雷霆之怒,却原来也不过是御下之计,当下不敢再言,只是听着皇帝一一安排。
皇帝轻吁了一口气,道:“你出去后,叫吕端进来。这段时间有事,你们商议着办。”
赵恒犹豫了一下,道:“前些时候,父皇说,中书政务,须经吕端。如今又以国事托吕端……”
皇帝看着他:“你想说什么?”
赵恒停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道:“人言吕端为人糊涂……”
皇帝微微一笑,笑容中仿佛藏了无穷的神秘,他缓缓地道:“吕端大事不糊涂。”
 
 
 
 
 
№8 ☆☆☆蒋胜男2004-06-03 09:05:2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surprise!!!!!!!!!
№9 ☆☆☆TAI2004-06-03 09:31:23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第二!
№10 ☆☆☆deadfish2004-06-03 10:32:3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第三!激动ing!
№11 ☆☆☆阿紫2004-06-03 11:41:2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太子这么谨慎的,怎么会当皇帝的面说吕端如何如何啊
顶多就是让他手底下的人去跟皇帝说啊~
№12 ☆☆☆小牧2004-06-03 16:48:4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看老皇帝死了小娥的命运如何了
№13 ☆☆☆落音2004-06-03 17:21:4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吕端大事不糊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政治正确,呵呵
№14 ☆☆☆2004-06-03 18:50:3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解渴,甘甜。
№15 ☆☆☆走走停停2004-06-04 11:56:0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
№16 ☆☆☆幽若2004-06-04 14:02:0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次日,旨意下,因皇帝病重,大赦天下。京畿附近所有死囚犯皆免除死蜀,流刑以下的罪犯,全部释放。
天已经近黄昏,赵恒仍在开封府中批阅卷宗。近日皇帝病重,他身为皇太子又兼着开封府尹,加上皇帝交待的数件宫闱之事,如追开宝皇后宋氏封号为孝章皇后,以礼陪葬□□永昌陵;□□之孙赵惟吉出宫开府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大赦京畿等……政务自然繁忙了许多。
赵恒抬起头了,但觉得眼睛有些发涩,正欲叫人掌灯,却见一个小内侍已经捧着一盏华灯走到案前。
赵恒怔了一怔,眼前的人好生熟悉,方在愣神间,却听得“扑嗤”一笑,那人一张如花的面容,仔细一看,却是刘娥。
赵恒连忙左右一看,却见厅内众侍从不知何时已经退了出去,但见张怀德站在门口守着,不由得又惊又喜,一把将刘娥拉入了怀中笑道:“你怎么来了?不是你叫张耆带信给我,说是叫近期不要去紫萝别院,免得落人把柄吗?”
刘娥顽皮地眨眨眼睛,拖长了声音道:“三郎如今是皇太子,一举一动招人瞻目,自然不可轻易走动。三郎不能来看小娥,可是小娥却可以来看三郎呀!”
赵恒恨得牙痒痒地直道:“好啊,我把你这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坏蛋……”这边已经伸了手去呵她痒痒。刘娥笑着边躲边告饶:“好了,三郎,这里可是开封府呢,你正经些!”
赵恒停下了手,笑嘻嘻地看着刘娥,但见她穿着这一身小内侍的衣服,倒是越发显出俏皮来。
刘娥凝视着赵恒,双臂环在他的颈间,柔声道:“三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咱们可是隔了多少个秋啊!我想你呢,三郎!”
赵恒心中一荡,不禁道:“我何尝不是想你想得厉害!”
两人亲热一番,刘娥抬起头来,道:“三郎,我听到大赦令的消息了!”
赵恒道:“啊,你也听说了!”
刘娥低首道:“不知道为何,我近日,反而觉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三郎,我好担心——”
赵恒叹了一口气道:“你我身在两处,却是同一条心哪,我也是。越到此时,越觉得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觉得心慌意乱的。如今父皇把朝政交在吕端手中,此人向来深浅莫测,我担心会在他的手中出事!”
刘娥抬头看着赵恒:“官家为何此时罢了寇准,倒起用吕端,难道真是……病得重了?”
赵恒摇了摇头,道:“我看着不像呢!”拉过刘娥坐在自己膝上,将那一日与皇帝的对话一一说了。刘娥越听脸色越是凝重,站了起来道:“自那日以后,三郎可曾与吕相商谈过?”
赵恒摇头道:“此人深浅莫测,我不敢贸然交心!”
刘娥道:“三郎,你还记得当今皇上,是如何继位的吗?”
赵恒轻叹一声:“这事儿,现在何必再提!”此事为尊者讳,大家自然是从来不提的。
刘娥道:“妾身当日就说过,官家继位波折甚多,因此上对于皇子间有类似的行为,是极为注意防范的。吕端经历四任开封府尹而安如泰山,寇准过于刚直。此时他贬寇准重用吕端,必有用意。三郎既然认为吕端深浅莫测,此事岂可避开,倒不如三郎直接上门,亲自测一测吕端的深与浅,也让吕相,明白三郎的诚意。”
赵恒眼睛一亮,道:“说得正是,好,我们现在就去。”说着拉起刘娥就冲外面喊道:“怀德,备车轿,去吕相府。”
刘娥吃惊地道:“我也去?”
赵恒上上下下打量了刘娥一番,大笑道:“我正要一个小内侍,随侍于我!”
№17 ☆☆☆蒋胜男2004-06-05 15:08:5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还有吗?
№18 ☆☆☆TAI2004-06-05 16:03:3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快快快,下文。
№19 ☆☆☆小猫2004-06-05 19:00:1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死猫猫,故意贴一点点出来吊大家胃口
№20 ☆☆☆2004-06-05 20:49:4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