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小说中的“头脑酒” [7]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施耐庵与郑板桥两位方家,原籍都在苏北兴化;一明一清,序起齿来正好相距400年。二公不唯会写,还颇精于饮食之道,笔下往往飘出浓浓的一股烟火气,读来惹人口舌生津。尤其是施耐庵,常在不经意间留下几款撩人神思的茶饭酒食,“头脑”就是其中之一。
                 
  《水浒》第51回,帮闲的李小二在县衙外遇见都头雷横,便使出帮闲的本领,吹嘘了一通新来卖艺的小妮子色艺如何了得。和雷横来到勾栏里,李小二却又是闲散惯了的人,屁股坐不住,“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后来雷横一差二错,遭了几番磨难,这且不表。
                 
  “头脑”需用碗来装,应该是勾栏外面小吃摊上卖的饮食。“赶碗头脑,”说明它很受欢迎,去晚了恐怕就要“明日请早”。从字面上看,“头脑”更有可能是一种用淡酒调制的饮品,所谓“七碗生风,一杯忘世”。杜甫《清明二首》说自己一年到头吃“浊醪粗饭”,“浊醪”就是浑色的酒酿酒。蜀人的这种饮食传统,至今仍有遗风可寻。比如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涝”糟鸡蛋,就是用“醪”汁儿煮出来的甜饮,带着酒香,是很常见的小吃。情同此理,南京人爱当早点吃的豆腐脑,有人写作豆腐涝,均应做“豆腐酪”。将浓汁儿凝固而成的食品统称为“酪”,豆腐最早就叫作“酪”,《齐民要术》亦载有煮杏酪粥的方法。特记之以存疑。
                 
  说“头脑”是酒,并非凭空臆断,清代褚人获《坚匏二集》分明就有“头脑酒”一条,言称宋人爱喝头脑酒,这与《水浒》故事发生的时代正好相符。头脑酒是冬天待客的饮食,也是富庶人家的一种礼节。具体调制方法是:将熟肉切片、撕碎、剁丁均可,和其他作料、青白丝儿等物放在大碗里,把酒煮滚倾注下去。酒当然不是烧刀子之类,应当是压榨出来的“浊醪”。这一款头脑酒,有酒有肉,滋味多样,寒天趁热喝了,额上早已汗津津一片。又云,大内之中的皇家警卫部队,按规定从冬至到立春,凡在殿前侍卫的将士,都能喝到皇帝赐予的头脑酒。殿前地势开阔,寒风凛冽,这“三杯两盏淡酒”,可否“敌它夜来风急,”恐怕是“说不得也,哥哥!”
                 
  兴化的另一位乡贤郑板桥,平生爱吃两样东西:火酒和狗肉。求字画者携此二物登门,往往如愿而归。这两样饮食,也适合在冬天吃,估计是郑板桥在山东做县令时,入乡随俗养成的嗜好。不过郑板桥崇尚以农为本,做了官以后还写信给堂弟说:“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既然是庄户人家,居家过日子就不能常办酒肉这样的厚味。郑板桥给家里人订的冬日饮食,包括开水冲炒米和糊涂粥,真正属于粗茶淡饭了。不过,这里面很有讲究。天寒地冻时节,穷亲戚朋友上门,用滚水泡一碗炒米待客,再上一碟腌生姜,“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原来“送温暖”者,此之谓欤!
                 
№0 ☆☆☆晓风飞翔 2005-02-25 01:02:27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头脑”是什么?一般人恐怕难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它确是一种地方风味的小吃。“头脑”为明清时山西人傅山创制,颇具传奇色彩。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名医,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主。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享年七十八岁。据《清史稿》等有关资料记载,傅山”幼有异才,过目成诵。”明亡后,坚持气节,“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其母。”“喜苦酒,自称老蘖禅。”傅山精通医理,尤专妇科,并授其子傅眉以医术,著有《傅青主女科》一书。常与其子“共挽一车”,“卖药四方”。康熙皇帝赏识傅山的渊博学识,康熙十七年(1678年),被“诏举鸿博”,他说什么也不去应试,官府只好令役夫拾其床以行。至京师十二里地时,他“誓死不入”,“坚卧城西古寺”。有关官员上奏皇帝,说傅山年老有病,不便应试。康熙便下诏免试,并特授“内阁中书”。傅山拒绝为官,不久被放还,可见他的传统观念之深。
傅山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深得中医以治病、祛病、防病和养生的精髓,悟出食物的药用价值,善于运用食物制作药膳。傅山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由于年迈体弱,经常生病,每日进食尚少。根据老母亲的具体情况,傅山拟就“八珍汤”一方,以羊肉、山药、莲菜(莲藕)为原料,先将羊肉切方块,入锅用大火烧沸,加花椒、黄芪等,改用小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料酒、煨面,煮成面糊汤;再把羊肉块、熟山药片、莲菜片放入碗里,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即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山药“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藕“久服令人心欢”,“蒸煮食之,大能开胃”;黄茂有“补气固表之功”;酒糟具有“温中消食”,“润皮肤,调脏腑”之效。由此可以看出,此方能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坚持每天在拂晓前食用,对身体健康大有俾益。
傅山每天黎明前用“八珍汤”给老母亲调治后,老太太的病情果见好转,很快康复了。从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人们称此方为“名医孝母剂”,纷纷登门求此食方。为了能让更多的人食用此药膳,傅山便将此方传与阳曲一家饭店的厨师。在傅山的建议下,这家饭店改名为“清和元”,将八珍汤易名为“头脑”,寓意反清复明要用“头脑”,傅山在行医时,遇到需要滋补的病人,介绍他们去“清和元”食用“头脑”;有些缺奶的产妇,食用“清和元”的“头脑”后,奶水也充足了。当地许多身体赢弱的病人,亲身受惠,吃了“清和元”的“头脑”,身子骨硬朗起来了。
后来,“头脑”这一药膳逐渐流传于地方食肆。旧时,阳曲经销“头脑”的饭店,门前多挂一盏灯笼作为标志,这说明“头脑”均在天亮前上市。三百多年来,几经改进,“头脑”已成为传统的名小吃。在太原,如今的“头脑”,在碗中放上三大块羊窝肉,莲菜片和山药片,舀上面糊汤,再撒上寸长的腌韭菜段。顿时发出一股浓郁的酒、药和羊肉混合的香味,诱人食欲。此时,食客手拿“帽盒”(一种未经发酵的烤饼),将其搿成小块,泡入“头脑”中,入口咸香耐嚼,风味独特,颇似西安的“羊肉泡馍”,而后者缺乏药膳功能。
当人们品尝“头脑”这一美食时,了解到它的掌故,对前朝这位医家坚持气节、孝敬老母的反哺之情,就分外肃然起敬。
№1 ☆☆☆老狐狸2005-02-25 01:06:4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羊肉酒的那种我吃过,味道不错,可是吃完就上火了......
№3 ☆☆☆天笑2005-02-25 03:02:2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所以要冬天吃 ... 嘎嘎
№4 ☆☆☆老狐狸2005-02-25 11:34:4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傅青主的头脑和水浒里面的头脑酒,应该是有些不同的。水浒成书时间不详,但一般认为嘉靖中期就已经非常成熟,有精致的郭本流传,也就是说,当时已经有头脑酒一说,再加上清人笔记记载,头脑本是宋代酒。综合而言,头脑酒在清之前已经非常流行了。
№5 ☆☆☆晓风飞翔2005-02-25 15:02:5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恩 同意楼上的 我觉得头脑也不见得是某个人发明的 ... 有可能是他发掘了民间流传的配方加以改进 ... 因为从文献来看二者应该是有关系的 ... 不知道晓风有没有尝过呢?
№6 ☆☆☆老狐狸2005-02-25 15:16:44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是广东的,边对御寒不是很讲究,所以没有试过这种啦。
№7 ☆☆☆晓风飞翔2005-02-25 21:27:5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