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刘慈欣科幻小说
主题:《借大刘之题对科幻前景发挥》(附讨论) [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主帖作者:兔子等着瞧

  大家都在研究大刘转型亚、荒诞亚什么的。我倒是觉得,大刘似乎正在走出一条从窄到宽从近到远的乐观主义道路。无论是现实乐观主义、政治乐观主义、革命乐观主义、自然乐观主义、进化乐观主义、人类中心乐观主义等等这些胡编出来的名头,他都沾得上边。

  似乎在这种意义上,大刘是得到了坎贝尔真传的人,是最接近于黄金时代风格的中国作家。这种风格和信念作为现下最流行和最富争议的话题,证明某种程度上中国科幻在整体的思想性和期望视野上,绝对没有达到长篇时代(如果确定作为一个时代的话)的阶段。这不单单是一个水平问题,还有一个阶段性也就是发展积累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无论如何都难以一蹴而就的。

  反观若干年前的sfw,主推的作品似乎并没有如此明显的风格化、同一化属性。接受不同思想采用杂乱手法的作品随处可见。然而自王晋康始,开始主推的作家逐渐集中起来,这也许是杂志主导思想的变化吧。

  当然,单纯凭印象做出的这一论断,决不是可以作为评论看待的,只不过是一点感觉而已。也许真的对当年刊登于杂志上的作品统计一番,事实并不像我说的那么明显。不过,现在这种主流风格对于市场的主导力量是显而易见的。而相应走其他路线的作者都不免在市场取向和主流风格的挤压之下离开了自己的理想路线,改弦更张。

  斗胆作一论断,也许这意味着杂志仍大有可为,不过在不同风格导向的阵地打破sfw的垄断建立起来之前,也必定面临艰难。而当不同杂志斗艳争芳的时期到来的时候,读者的期望才可能慢慢转向长篇小说。

----------------------------
发言人:拼音输入法    

  我觉得,兔子有点理想化了,“主流化风格”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其实没几个人能写得像样的(大刘近来这几篇,在叙事语言上实际是比较拙劣的,不值一提)。所以,这个科幻前景么……我看还是乱糟糟的,没一个什么“潮流”。
  关键是小说数量和质量依然上不去。就目前——仅仅是目前,而且仅仅限于我看到的——那几本新增的杂志,似乎也没看到什么像样的好小说。

----------------------------
发言人:兔子等着瞧

  不过,不像样的东西不等于不可以主流化。当从整个领域的层面来看的话,文本的质量往往不能抵过数量的优势。而数量可以由主要阵地的主要作者进行引导。这是最大的问题。他们正在把我们带进事实上的黄金时代。
  而且小说的数量和质量在这么一个始终盛行“文以载道”的国度里,绝对不是能够反映领域水平的标志。其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这个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说清楚的。我这里不多放厥辞了。
  还是说回来,我仍然认为这种迹象绝对是在适当政策、市场条件下有可能引发杂志热潮的信号。

----------------------------
发言人:桃花仙    

  很简单啊,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现在这个世道,还没有一个支持高水平作品的机制,大家还在低水平领域竞争,谁高谁出局。新杂志要有个发展的过程。比如《世界科幻博览》,编辑还很外行,就知道照SFW画虎,他们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加上这些新的,杂志数量还是太少。我觉得如果有十家能立住脚的科幻期刊,大概就能让市场进入一个有序发展的通道。现在还是圈钱的时候,兔子们还得等着瞧。或者你想有所作为,就努力提高写作水平,等到风云际会的时候展一番拳脚可也。
  当市场开发程度较高,有了敦促作者提高水平的机制之后,我觉得刘慈欣这样的作者值得观注。然而现在说这个实在太早了些。

----------------------------
发言人:蹦蹦兔  

  科幻也必须载“道”的话,不知道奇幻以后怎么载……

----------------------------
发言人:桃花仙    

  我对“载道”的理解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是文字作品理所当然的功能。不能载道的作品,表达的是皇上的思想,或者任何人都没有但却以为总有些人有的思想,或者根本就是虚构的思想,这样的作品是垃圾。

----------------------------
发言人:卡夫卡    

  大刘的粉丝们,我觉得好的科幻要冲上主流文学的舞台,首先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描写,来体现作者的思想.而不是科技.我很同意江晓原教授的话,我们以前往往把技术当作科学.因此在科幻文学中,人们也常常用技术来评论文学作品,却不知道文学作品是靠人物和情节来体现作者思想的.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呢.

----------------------------
发言人:兔子等着瞧

  回卡夫卡:这里没有粉丝,只有面条。
  根本不用挤么,只要你够强势,它自己就会靠过来呢。文化常常就是这么个东西……

----------------------------
发言人:拼音输入法

  楼上的是正解。
  我取了几个特殊值:小说从不入流到入流,古典现实主义的主流地位、意识流、黑色幽默、荒诞派的兴起、先锋文学(中国)的出现和被评价、私人化叙事与边缘化叙事(中国)的被评价。
  经检验,的确如此。我们要强势,我们要强势,我们要强势!

----------------------------
发言人:原星系

  只要有好科幻出来,大家读起爽,科幻强不强势和科幻迷又有多大的关系?
  不觉得大刘最近作品的风格接近于黄金时代风格,至少,坎贝尔首先会让他的作者圆润地去讲一个故事。大刘这几年的东西给我感觉倒很象小的时候读到的80年代初的那些技术性的科幻小说,大刘真的是中国的第一代科幻迷,他的小说能找很多80年代中国科幻的影子,一样的缺少人物刻画,一样粗枝大叶的语言,一样乐观向上的主题(这个确实比较接近于黄金时代),但是比起这些前辈来,刘的奇想更加匪夷所思,同时负载上的主题也更为大气和空灵。而且,那时的科幻大多是一篇文章解决一个神奇的发明创造,而大刘小说中那些奇想的火花就如同集约束炸弹,扑面而来,甚至到了不加截止的地步,《球状闪电》可算作这样的典范。
  大刘看上去不再愿意去关心科幻作为小说的那些烦琐的条条框框,他不再象刚出道那两年那样耐心,他开始试图不加任何修饰、直接了当地把他的奇想和思想倾泻向读者。其实只要他想写,他愿意精雕细凿,照样能出象《地火》《思想者》那样文学味道十足的作品。——当然了,作为大刘这样高度的大家,仅仅依靠深刻的思想和疯狂的想象力也能支撑起一篇科幻,读者也能获得某种程度的阅读快感。但作为一个还在期待刘下一篇《乡村教师》那样的作品的读者,这又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
发言人:兔子等着瞧

  如果确实作为科幻迷的话,那么必然会接受科幻文学的价值取向,进而将个体的价值带入其中。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一个强势的领域必然会给参与其中者带来直接的好处。不过这毕竟是一种个体感觉,不可能完全证明和证伪的。因此没必要论。

  其实我一向不认为文学可以划分什么时代,尤其是十几年就分割一下那种。这对于真正的作家来说没什么意义,不信的话请随便找几本名家访谈之类书看看。不过对于大众来说必须存在一个分辨和区别的标准,这也就是文学理论存在的一个意义——当然还有很多。

  真正能够区分的只有个体,作为个体的作者和作品。从这一点上,大刘的作风似乎越来越远离创作而转向意象。虽然我认为他的作品其细腻程度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并不存在特别突出的作品——尤其是并没看出明显的前后分别。所谓远离创作的意思就是其取材逐渐转向了内心世界,现实成分越来越从核心部分转移到了枝节,如果去掉或者更换不同的措辞对作品影响越来越小。从一个方面看,这是一种简单明了和集中火力的打法;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让文本失去趣味和不同解读可能性的作法。夸张的说,这是自毁长城,自绝于人民。一旦读者见识增广,必然会抛弃这以纯粹酒精勾兑,毫无韵味的产品,转向茅台或者二锅头,当然前提是到时候会出现茅台和二锅头。

  说的有些过,实际上大刘的作品并非毫无韵味,甚至有的时候其独特构思让人可以把玩再三。但是这种创作取向,对于立足于现实基础——幻想文学仍然要立足于具有描述、转述现实能力的文本之上——的文学本质的忽视绝对不是应该效仿的对象。君不见,LOTR最可怕的既不是设定也不是文字的华丽,实为其呈现逼真细节和叙述宏大构思的结合能力。
  大刘。希望自他始作一断代,到他止亦作一断代。

----------------------------
发言人:原星系

  诚然,文学划分时代确实意义不大,但我觉得单单对于科幻来说,时代流派的划分或许还是反映了某些客观,有些许意义吧。比如,坎贝尔的编辑理念还是给黄金时代的作品烙上一些印记吧。
  兔兄对大刘的观点我完全赞同
  是这样的,刘数十年的沉积磨砺使他对科幻的理解确实达到一个巨大的高度,他完全是一个能酿出真正好酒的人,但他却剑走偏锋,骨子偏好高浓度的烈酒,这令很多好酒之人连连摇头。其实大刘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阿西莫夫也不见得有多少文风,真正让人遗憾的是现在中国还太缺少如大刘这般水平的人物。

----------------------------
发言人:拼音输入法

  兔子所说的以“XX年至XX年”的十几年就分割一下为范式的文学划分,恐怕是图简单才这么说的吧。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么粗暴的划分几乎不存在,不过是为了方便表达,才说“XX年代”、“XX世纪”的。划分自然是以作品为标准,而不是时间。

  不过无论文艺研究、文学批评等等,正如兔子所说,的确对作者没多大影响。因为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经验上,必然是先有作品,后有“研究”——尽管文学批评领域一直鼓吹自己不是“文学的附属,而是独立的学科”。

  但是,这个“无影响”实质上又忽略来太多细节。当某一个文学样式、题材、创作手法依然作为一个成熟或半成熟的东西拿出来的时候,对于那些已经对此手到擒来的老作家而言,自然是不会受到文学评论的太多影响;但是对于未来的潜在的作家而言,这些研究成果有着不言而喻的指导意义,对其模仿和自身成长的价值是巨大的。
  而另一方面,文学评论的重要作用可能还在于“市场”。我这里并非言指商业,而是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以史为鉴,我以为最突出的莫过于荒诞派作品,包括法国新派文学。那些言之不明的东西,真的让它的读者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艺术的魅力么?《等待戈多》真的那么“好看”么?我看未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文艺评论改造了受众先前的普遍艺术趣味,从外部对受众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乃致无意识的压力。
  这种“压力”的形成原因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文学每一个“时代”,在最初开端的时候都带有相当的非理性特点,然而正是这种混乱的、集体无意识的认同/批评,才导致其后有可能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

  回到科幻中来,就说刘慈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读者群众,存在大量的非理性的崇拜和盲目的指责。这一特征在向我们暗示,刘有可能正站在一个“时代”的边缘,甚至于这个“时代”就是他自己开创的。
  就我个人的认知,我倒不认为他的作品在“文学”的意义上具有多大意义,我对分析刘慈欣创作手法兴趣不大,从纯粹小说评论的角度出发,从他的作品在叙事技巧、文章结构等方面都看,刘慈欣都暂时称不上“小说家”,因此我认为研究他的作品是没有必要的。就许多人所谓的刘的“宏大”,不过是某几副场景上的宏大而已,这与一个小说家讲述某个时代(甚至几个)、某个社会、从庙堂至广场的“宏大”相比,几乎微不足道。
  但是无论如何,我都毫不犹豫地认同,刘的作品具有“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使他自己有意抛弃他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创作路径,但他已经留下的印记依然会影响后面的很多人。具体来说,他矗立了一个让许多“写手”去临摹的样本,也建立了一个相对“正统”的科幻小说的形象,同时也在不自觉中决定了这一时期科幻读者阅读趣味。

  因此,我以为,刘慈欣已是兔子所谓“断代”之始作者。只可惜,后来诸多所谓“新生代作者”(刘慈欣这个“新生代”之后的那个新生代),生而叛逆,不以为是,而故作桀骜,没有在这个浪潮中推波助澜。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啊,呵呵。

  至于现在刘慈欣创作风格的转变,我认为更多地应当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他这个人做具体的研究。关于这点,我有自己的看法,不过恐有无端的人身攻击之嫌,就不多说了。

----------------------------
发言人:原星系

  头几年的几部作品,《地火》《乡村教师》和《全频干扰》确实达到一定的高度。当最初看到《乡村教师》的那句开头语“中国科幻史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第一个反应是嗤之以鼻,但等读完又不得不叹服之。但之后,刘的文字变得越来越粗糙,想象力越来越不加节制而变得怪诞随意,不喜欢。而到了最近,大刘干脆在他文中直接加入议论的段落,从一些引车贩浆之徒嘴里时而冒出大段大段玄妙哲理的话语。
  当然,《球状闪电》是他的一个高峰,因为长篇的缘故,会让你忽略掉他的文风,而被那充满技术含量、层层剥开的想象力喷发所深深吸引——但你绝对不想去读上第二遍。但不知是大刘在这本书上花的时间太少还是别的什么,《球》出现了一些情节错乱、设想不够严谨的地方,如果抛开这些,《球》给人的阅读快感并不亚于我最近读到的阿西莫夫的《神们自己》。
  不过还是很佩服大刘,他和老王半路出家、歪打正着进入科幻领域不一样,他可能应是中国第一代科幻迷,经历过中国科幻的兴衰,因为对科幻的喜爱与责任而成为科幻作家。他这样的作家是科幻最坚定的基石。你无法想象大刘有一天还会跑去写奇幻或是别的什么。

----------------------------
发言人:兔子等着瞧

  应该说这种作品确实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很强烈的代表性。不过说到文学的时代特征,我倒是认为不妨放到大历史的背景去看,而且这时一个超出我能力范围的题目,不赘述。
  看来现在大家对大刘的代表性和缺陷已经没有什么异议,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可以考虑辨认一下其它的作者。似乎最近谈论大刘的帖子太多以至于挤掉了其他仍然具有影响力的作者。

  另外,如果不知所以的人看到以上的讨论,似乎要认为大刘已经成为开天辟地的人物,但大刘毕竟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也不太可能有意识地去做。因此我们这里的批评(我认为这里用“批评”比“评论”更合适)似乎有言过其实之嫌。
  我的态度是:作为一个总结性的代表人物,他基本定论了;而开创新的时代,仍然有待观察——也许他只不过是长河中遇到的一块石头,而不是一道大堤。

----------------------------
发言人:拼音输入法

  关于刘是石头还是大堤的问题,的确需要用时间来检验。但是,至少刘是一块“大石头”。呵呵。
  兔子突然提到其他作家,我倒有了一个长久以来都没说过的看法。由于中国科幻的读者群的原因,我发现,一个作者被遗忘的速度和他成为偶像的速度一样快,甚至比流行音乐圈的速度还快。比如老王,现在已经不提他了。
  不过要强调,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这几个人的看法,而在于广大的读者,请注意“广大”这个关键词。不过我的结论是从SFW-BBS上得到了,未必全面。我想,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现在并没有达到长篇时代。一部长篇可以被受众(宏观角度)看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杂志就不一样了。
  当然,上面的只是算插嘴,科幻的写作,基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
发言人:桃花仙

  其他作者不知怎么都收山了。我总觉得如果新生代那帮人(上世纪的新生代)都拿颠峰状态来比,刘慈欣几乎肯定不能进入三甲。王老的招牌纯粹是自己砸的,怨不得读者。前几天我听说此老又一次宣布封笔,曾戏言以后我们纪事,就说上回王老第X次封笔的时候怎么怎么来着,不失为一种科幻的方式。

日志链接地址: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167821
№0 ☆☆☆王启年 2005-02-28 11:25:22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作者23333
№1 ☆☆☆==|dd44a5322019-06-14 13:13:28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