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解剖人生
主题:网上看到的 有关张国荣的帖子 by一娱记 但是很厚道 [41]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转贴内容如下:(就截了关于gg的一段)
张国荣:
  
  他细心,关心起人来恰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第一次见面是在90年代末期,我年纪还很小,入行没多久,主要负责ZF出面的一些两岸三地文艺交流。
  每次最大的煎熬就是出席一些酒会。
  我没有专业的造型师化妆师,一切都得自己来。
  我很担心穿错衣服戴错首饰成为那些名流们眼里不入流的笑柄。
  其次,酒会上觥筹交错,你吹我捧,我也不适应
  
  那时候已经没兴趣看明星了,也不会觉得兴奋了。
  因为我自顾不暇,时刻紧张着。
  
  有时候连见到什么人,该说什么话,都要提前写好,临时死记硬背。
  某次慈善酒会,看到张也在,想跟他聊聊霸王别姬。
  但一个人远离人群,而我初出茅庐,不敢贸然打扰,只轻轻走到他附近,保持一定的距离。
  
  张真的非常细心,他居然主动跟我说话“窗口极冷,留心冻住”。
  我用很蹩脚的广东胡乱说了点什么。
  张说:你看上去不像记者。
  我递过名片。
  他双手接过,仔细的看了一阵子,然后打量了我一翻,
  “你无需这么紧张,你看上去很漂亮”。
  似乎怕我不相信似的,他还用力冲我点了下头。
  
  当时真是开心坏了,广东话越说越烂,
  张用国语说“不紧要,就讲国语好了”。
  我说抱歉。他说,国语很好听,只要能表达出意思,说什么都一样,不紧要的,不紧要的。
  
  他那天说的最多的就是不紧要这三个字。
  没有一点架子,还生怕会吓到我似的,他自然而平和。
  
  后来,也是靠张国荣引荐才得以跟TVB众领导一一结识,并合作愉快。
  
  当我越来越如鱼得水的时候,当我习惯了圈里的人情冷暖的时候,他却不在了。
  
  他自杀的消息传来,我呆坐了一整天。
  他忍帮助人,从不让人难堪;
  他也很爱漂亮,很喜欢照镜子。
  这样一个人,选择跳楼这么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
  选在愚人节这个有讽刺意味的节日结束生命,
  我无法相信……
  
  在我心里,一直怀疑他是被人杀害的,一直怀疑。
  但我没有能力去证实什么,我不能帮他,如他曾经帮我一样……
  
  张国荣是我心里的一块伤疤。
  只要我还从事这个行业,我就不敢去揭这个伤疤。
  我怕我撑不下去,我怕自己面对这个圈子的时候再也无法气定神闲。


我没有办法保存网页 所以大家想看全部请google吧

最后 作为喜欢蝶衣的影迷 和钟情《这些年来》的歌迷
我想念他!
记得2000年香港十大金曲 我在现场 有幸看到gg拿了金针奖
那时他好high哦 ^0^
但是 我的感觉是他像一个已经玩腻的孩子
已经有一种很无所谓的态度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呵呵
他确实是一颗星星 即时滑落了但是天空里还有他的位置



№0 ☆☆☆dayou2313 2006-07-07 12:24:29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一提到哥哥,心里就有些抽痛,愿他在上面能永远快乐.
№1 ☆☆☆Aurora2006-07-09 22:58:43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一提到哥哥,心里就有些抽痛,愿他在上面能永远快乐.
  
☆☆☆Aurora于2006-07-09 22:58:43留言☆☆☆   
 
--------------------------------------------------------------------------------
  
same here.
№2 ☆☆☆joejoe2006-07-10 00:09:53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记在心里的人……
№3 ☆☆☆色女2006-07-10 05:08:0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也算不了什么,他的好,有时候真能“令人发指”。像这样的事,他不是做了一两件;那些后辈,他也不是只提携了一两个。跟他有过一面之交的人,没有一个不称道他的真诚善良亲切体贴。他作为一个巨星对陌生人能做的事情,我们对自己的朋友,也未必能做得到。
 
一位名叫秋微的大陆记者兼作家,早年曾经接待过哥哥。第一次见面,因为互不认识,女记者想尽话题跟他谈天,说起几年前自己在广州其实见过他,哥哥突然就说,我记得你,你当时头上戴了兰色的发卡。女记者当时完全震惊掉,她早不记得那天自己穿了什么戴了什么,但她确实有一个蓝色的发卡。然后带哥哥去吃饭,他总共点了四个菜,其中有一个鱼,他大赞,女记者体贴,想让他多吃点,自己便不多吃。他竟然布菜给她,说:“不要因为我说好吃,你就不吃了。”一眼看透女记者的心思,那样的细腻与体贴,能有几人可以做到?女记者送他回酒店,他坚持要看女记者坐上车,才肯进去。后来圣诞节,他从香港千里迢迢寄了CK的香水给她。女记者说,香水已经蒸发掉,瓶子却一直留到现在,每次看到,傻到抱着痛哭不已。
 
№4 ☆☆☆LD2006-09-19 22:51:2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啊,好珍贵的香水瓶呀。如果是我的话也会一直留着呢。
№5 ☆☆☆rednight2006-09-23 22:49:53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在什么地方曾经看过视频,好象是江苏台的一个节目,秋微就讲过这段过往,以下是他她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一些。据说这文章发表在今年九月《瑞丽》杂志上,题目大概是《至少还有张国荣》,文如下:
 
 
爱因斯坦说过,“时光的流逝,只是人的错觉”,真谢谢这句话,让好多人间伤怀的事,在经历了时光流逝的错觉之后,不料,留下一种怀念的安详。
想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想了这两年多。
 
寄望时光,或许,时光它可以塑造一种分寸,让俗气如我这样的人,终于可以写一些些怀念,让写下来的怀念,因时光的缘故而尽量少有杂质。
 
有时候有些遗憾,我从来也没有过鉴别力,像很多人一样对他的作品有如数家珍般的痴迷。甚至,见他的面,加起来,也只有不到几个小时的时间而已。尽管如此,还是会被一副怀念的心肠折磨,折磨了很久,才看清,这个怀念,与其说,是怀念一个被无数人拥戴的巨星,不如说,是怀念一种越来越稀有人格特质,纯净如红。
 
十多年前,忘了为什么了,那天,没什么准备,忽然被临时指派去机场接他。那一阵子,好象我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迎来送往。因为看到太多“形象就是假象”的例子,因此上,对不得不跟明星接近这件事,会有一点带着成见的不耐烦。尤其是,他还那么红,是哦,在我那时候浅浅的经验里,“红”和“难搞”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的。
 
一直记得他从机场出来的样子:他一个人跟在人群中走出来的,没要求走贵宾通道,没带助理,甚至也没戴墨镜。唯一显得很明星的“行头”,是他手上拉着个LV的大行李箱,讲究得恰到好处。想想真有意思,那一刻,他改变了我对类似路易威登这些牌子的看法。在那之前,很多同胞,用奢侈品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伤人”,所以,好多奢侈品,除了俗气之外,还特别被赋予了一种奇怪的“杀气”。看到他,才让人知道,原来用品的气度果然取决于主人的教养。
 
我静静得看他远处走来,一瞬间,忽然就有点莫名的安心。那一路,甚至也没看到有人前前后后跟着向他讨签名要合照--那正是他事业的又一个颠峰时刻,只不过,所幸,那时候的“粉丝”,对他们爱的明星,尚且懂得拿捏“尊敬多过癫狂”的分寸。
 
之后,我们跟在其他旅客后面排队搭出租车,在酒店的前台排队登记房间,然后又在吃饭的地方等位,他完全没抱怨我为什么不提前定位,反而,看出我的抱歉,就赶忙微笑说“这么多人等,说明它一定是好的”。
 
相信我,设若以上的情节发生在很多其他艺人身上,我大概当下就已经失业了。是哦,艺人之所以成之为艺人,自然是异于常人,只是,各有异术。在那个叫做“娱乐圈”的行业,张国荣成了我见过的唯一一位对自己的行程被安排成普通人而安之若素的人,尽管,他比太多动辄就叫嚣着非特权而不能活的艺人更有资格使用特权。
 
所有的过程都始终很安静,反而,他用他的尊重与平和,主导出一种稀缺的,闲闲的高贵。
 
在吃饭的席间, 他赞扬其中一道菜,我这才有些释怀。过了几分钟,他用公筷帮我夹那道菜,说“不要因为我说它好,你就不吃了嘛。”。我被他看透,瞬间的惊讶多过感动。那之前,和很多人一样,我们习惯了被忽视被省略。
 
即使终于发现世界上有“敏感”这件事,又很不幸--所有人的敏感都只是对自己而已。是的,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在一个人人以自恋为本的行业,对一个正战战兢兢举步维艰的人来说,忽然遇见一个以平常心去体谅的人,是一种震慑的经验。
 
在香港人的语境中,“哥哥”这个称谓,并不像我们北方人以为的那么简单豪迈,而是,包含有相当多的疼惜。我们一直这样执拗的用自己的理解称呼他,两层含义的重叠,反而更像他在许多人心里的样子:一个人被尊重,势必因为他侠肝义胆,一个人被疼惜,也定然是他自有一套敏感和善用心思的缜密。
 
告别的时候,送他回饭店,他站在门口,执意要等我上了车他才走,说:“在我们香港,男生都是要送女生的。”
 
我一直都记得这个画面,不单因为,那是他留给我的最后画面,而是,我更愿意纪念,是那个画面帮我建立起一种特别的信心。原来,善良和修养是那么美好的东西,他让他代表的职业都有了一种不一样的光环,虽然,多少日子以来,那个结局让人揪心地难过,难过着我们说不出名堂的感怀。那个感怀,有些是为他,更有一些,是他带来的,与他无关的对美好的事情被破坏的抱憾。
 
不管怎样,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的确定,所有见过或没见过他的人,对他的怀念都是值得的,最喜欢看他唱现场版《至少还有你》的样子,今晚,想再说一次:大家的亲爱的哥哥,谢谢你来过,祝你生日快乐。
 
 
№6 ☆☆☆LD2006-09-24 13:29:5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55555555555555555,我想哭.
№7 ☆☆☆小雷2006-09-25 13:49:2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记在心里的人……
  
☆☆☆色女于2006-07-10 05:08:09留言☆☆☆   
forever...
№8 ☆☆☆orchid2006-09-29 06:32:3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一个教养极好的好人
№9 ☆☆☆小狼2006-10-02 17:37:4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小狼于2006-10-02 17:37:46留言☆☆☆ 
我所见所听闻的所有这样的人,却无一幸福
№10 ☆☆☆流泪2006-10-13 13:12:3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流泪于2006-10-13 13:12:31留言☆☆☆   
说的好吓人的样子。。。。。。
其实对于人生中的很多东西无需执著,执念往往会让人痛苦,就像佛教中所讲的“贪颠痴”,走出来了往往超脱
不能说这是世上有没有命运这种东西,但相信,人力所及,人心所致,结局往往会因此不同
№11 ☆☆☆小狼2006-10-15 18:28:0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很不幸的是,在我所见过的对别人宽厚、对自己严格要求(我觉得这算是教养好)的人当中,的确几无一人幸福的。
  这个世界似乎常常是好人最早被淘汰。
№12 ☆☆☆rednight2006-10-18 23:05:3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也对
 
其实不知道该说什么,社会是真实的也更加残酷,它会把一个人的棱角磨平,天真与善良耗尽,但人们生存其中,也只有去接受,去适应
其实,无论别人怎样,保持自己的良心,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也就够了,也就很好了
想起了赭砚的一篇文,结尾说,信任不灭,天真不灭,勇气不灭,爱不灭,当时看了真的很感动,对于一个初入社会正经受打磨的人来说,能喊出这些,很让人动容。当时好像就是因为这句话而喜欢这个作者的吧,总觉得她写成长多过于耽美
时间流逝,人却未必会长大,而有时候,只是一天,却就好像过了一世纪。当我终于体会到,用写作来发泄时,好像,人就在那时需要一个输送管道,把自己心里一下子无法释放也无从释放的东西,慢慢发泄掉。那一刻,神经脆弱的一出极端。然而,后来,则发现自己其实很幸福,很幸运,为了感觉到了来自周围人的温暖而很幸福,因为至少世界还没有那么让人失望,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失望。人能抓住得太少,而失去的太多,能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家人,朋友,也就很好,很满足,很幸福了。
№13 ☆☆☆小狼2006-10-19 19:36:3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很不幸的是,在我所见过的对别人宽厚、对自己严格要求(我觉得这算是教养好)的人当中,的确几无一人幸福的。
  这个世界似乎常常是好人最早被淘汰。
☆☆☆rednight于2006-10-18 23:05:30留言☆☆☆
 
 
 
我觉得,会成为这样[别人宽厚、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极为自卑,一种是极为自负,而这两种状态有时会同时存在,而且本人基本自身不自觉。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性格缺陷,长时间和这样的人相处会很累。
 
这样说并不是觉得哥哥不好,相反觉得这人很让人心疼。
№14 ☆☆☆glass mask2006-10-19 21:34:2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至于这样的好人,往往不能幸福,概因“过洁世同嫌,过高世同弃”吧。
 
当一个人太出色,而这个出色的人又是社会的“另类”时,大都会遭受到这样的排斥和对抗,这力量来自于整个社会,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与自己不属于同类群体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提示着自己的平庸。
 
放到leslie身上,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变态”的,是非正常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拥有,容貌,才华,名利,金钱,这还不算,这个人他同时又温润,善良,纯真,亲切。这如何不招人嫉妒,简直是犯了大忌嘛。
 
leslie正是被这种无形力量所累所害。当一个人站在一群人的对立面,是必输无疑。林燕妮说,leslie是屹立不倒的,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整是这个意思吧。
№16 ☆☆☆哥哥就是leslie2006-10-21 00:08:2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哥哥就是leslie于2006-10-21 00:08:26留言☆☆☆
 
totally agree!
№17 ☆☆☆ORCHID2006-10-21 03:49:4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很完美的一个人
 
高贵而温暖
№18 ☆☆☆最爱小三2006-11-09 01:39:0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最近发生了很不开心的事,有位何姓导演提到leslie最后的导演梦,大致说leslie走的时候,他的电影投资马上就到位了,可恨就在时间上差那么一点点,一切都无法挽回。这位导演的意思其实是说,如果在最后时刻能有这样充满希望的事情,也许可以让身患抑郁症的leslie对人世再生留恋。
而结果第二天,一个姓曹的娱妓,就在某报纸头版头条这样写到:“张国荣为钱自杀。”一时间数百个网络报纸转载这个消息,熙熙攘攘,翻天覆地。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人都走三年了,这般忙乱造谣,难道不怕天打雷劈?难道就没有一点点良心不安?龌龊小人什么时候都有,可正直善良的人也永远存在。跟leslie合作的叶大鹰就在自己的博客里指责了那位何导演,其实何导演的话也并没有什么恶意,相反可以让人们对抑郁症能有更多的了解,只是被那些无良媒体所扭曲了。
另外一件,是沈殿霞女士今年八月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时,又拿leslie的死来说事,把他跟罗文先生的去世一再对比。沈女士是好人,leslie病重时也多次受到她的开导,作为荣迷我们是非常感激她的,只是太可怕了,leslie竟是如此的孤独,当他一个人罹患重度抑郁,却找错了倾诉对象,大家对抑郁症的认知,是如此贫乏如此自以为是!我记得这版里还有另一篇关于lelsie抑郁症的文章,曾经展开过大讨论的,里面参与的各位,其实又有几个对抑郁症有过专业性的认识呢?大家都在批评lelsie的选择是不应该的,是解脱了自己而伤害了他人的,如果你身边的亲人,或者是你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这样说。沈女士敬佩罗先生癌症晚期仍然对生命恋恋不舍,而对leslie受不了抑郁症的折磨而略有微词,可惜人生经历丰富如她,也不能理解leslie的痛楚,也不懂得精神上的病痛远远重于□□。lelsie的倾诉对象若不是沈女士,而是曾经患过抑郁症的徐枫或者是他的好朋友林青霞(她的母亲也是因抑郁而自杀),也许还能有那么一线希望,将他留在这个世界上,那个时候,leslie是多么需要帮助,需要人拉他一把,而任何的误解和不真确的开导,却都可能是致命的呀。再想起lelsie的遗书上的”多谢肥姐“,真是越想越郁结于胸!!!
作为lelsie的歌影迷,我们有责任去了解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的病症,否则我们也不配做他的迷;我们更有责任竭尽所能让身边的人对抑郁症多些了解。如果leslie的离去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他的离去,到现在也不能引起人们对抑郁症的正确对待,而有人仍在肆意猜测造谣,让死去的人不能安息,让活着是人情不能堪,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这世界的人或事,又有什么值得相信呢?
№19 ☆☆☆哥哥就是leslie2006-11-09 15:23:1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