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看朱成碧
主题:zt观《西幸残歌》第一章散记 by 十九天敌 [5]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脑海中蓄谋已久的情节,往往就像是一条大河,它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其实不然,看它来时,若是山涧的溪水晶亮,沿坡直下,中曾遭遇怪石、巨木阻住去路,水波绕流,曲折蜿蜒。即便有时,月落长河之中,波纹粼粼,褶皱出幻影,又或得落悬坡,分越沟坎,任意而走,难料其踪。
可惜,万千之水终究是要汇聚成那样一条大河,奔腾咆哮入海流。当眺望天高水蓝,这一路得遇的人事风云花树,如在眼前回放。它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观《西幸残歌》第一章《我是一颗棋子》,单从情节的角度来论,它体现出“密集”、“细致”及“变化”这三个特点,为何?
先论“密集”。
个人理解,《残歌》也是一部开篇即介入事件的作品。而作为小说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情节通常有一条主线,个人称之为“大事件”,可是这种“大事件”往往无形,循序渐进有诸多小事件组合串联而成,在这种情节上的写法代表为金庸,其所为的武侠作品大多以讲述主人公成长历程为线索,在情节的循序过程中,隐藏的“大事件”通常是不到故事的尾声很难被读者整理归纳出来,而且事件的本身往往因与作品的立意牵扯极深,从而对于读者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它沦为无形。当然,也有开篇即开门见山介入“大事件”的,举个最相近的例子,如在《天行健》中,发生在帝国与蛇人之间的战争事件可谓贯穿整个故事首尾。
再回到《残歌》,这里先整理一下关于第一章的故事情节:
北靖五年四月十七日清晨,在被蛮族围城近一月之久的“幸”王朝都城西京,皇上遇刺身亡。而为了屹立四百年江山的大幸朝能得以名存,朝中最具权势的大将云行天在权衡利弊之下,立“密王”之子为皇。
单从整理出来的第一章故事梗概来看,事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貌似简单,其实不然。
先从场景上分析,第一章的事件进程为:1、守城楼:云行天得获皇上遇刺——2、乘泰殿:皇上遇刺现场,云行天与其谋士袁兆周议善后事——3、密王府:云行天命从将杨放前往密王府迎王妃赢雁飞与小王爷入宫——4、万德正殿:众臣议事——5、内殿:云行天面见赢雁飞——6、云行天出宫。
从事件上来论,6个场景姑且可以看作6个小事件,从而组合成我先前所整理出来的故事梗概。而这其中1、2、4、5、6是以云行天为主视角,从而推动事件的进程。只有第3场景是以杨放为视角进行事件的过渡。另外,从作者关于第3场景中对于环境及人物的描写上,相对其他场景的凝重严肃,在气氛上也起到一定的缓和与过渡作用。
当然,以小说中的一个章节来论,本篇的场景切换还是相对频密的。而且在第2个场景中,作者所插叙的故事背景几乎令我在第一遍阅读时,头昏眼花找不着北。
以插叙中所叙述出来的故事背景,在情节上显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事件”。想《西幸残歌》的题材为架空,虚设历史背景。而作者在这段插叙中,将大幸王朝的四百年历史,乃至地理山川战乱人文等无不以史书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简而言之,无论其中情节还是内容,对于读者来说,这一段插叙中关于背景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密集。而且以题材论,相对历史架空的“在相对真实的历史中写虚拟事件”,完全架空则要在“虚设背景中还原出事件的相对真实感”,两者究竟孰难孰易,且不论之。就本篇作者插叙出的虚设历史背景,个人只能想当然的参照,否则无法介入。比如背景中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大幸”王朝个人是对应以“宋”、“莫真”则是“金”、“元”的混合体这种代替方式,从而能参照阅读下去,而对于涉及山川地理的位置只能想当然的在脑海中确立一个大致方位。
其实,关于背景的部分,按常规手法,完全可以随着情节来循序展开,从而令读者逐渐进入作者他所构架的世界中来,对于第一章就进入这么大密度的关于背景的内容,对于读者的阅读能力可谓是一个挑战,当然对于读者,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先跳过忽略,但于写者来说,其意义将完全丢却掉。
因此,个人认为,在情节上玩“密集”犹若一把双刃刀,固然痛快,但毕竟刀锋上舞,易伤人,也同样容易劳神伤己。比如在第一章中,且不论6个场景,人物多、名词多而且插叙中故事背景中所描述的乱世更是纷乱迷目,实话说,这一章个人看了两遍,花了几近20分钟,可谓苦累。但是,饶是如此,在阅读中,作者以其“细致”的描述手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那一刃的锋芒于读者的杀伤力,某种意义上,个人阅罢,还有一种阅读畅快在其中。
而对于这种感受,个人理解,作为情节上显现出“细致”特点的精髓,首先归结于文笔,即作者对他所要描述及刻画事物所具备的下笔准确度。描述事物因用词精准而传神,更何况加诸其内还有如一种如“笔触”般强调个人感觉在其内,这样两者纠合起来,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阅读的理解上均能产生某种引入胜的效果。
如:环境描写
原文引用1:北靖五年四月十七日清晨,云行天立在西京城上,望向远处,天色已从纯黑转为深蓝,天际正渐渐泛出一点点惨淡的白色。城下蛮族大营的火光熄去,浑厚响亮的号角声中,营地骚动起来,蛮族的士兵们开始例队出营。
一日又开始了。云行天环顾左右,城上将士的眼中无畏惧亦无兴奋,只有一点习惯了的麻木。新的一日又如何,不过是与昨日或昨日的昨日一般,机械的拉弓,挥刀,打着一场永远也无望取胜的围城之战。
原文引用2:愈近城南,愈是人声渐稀,屋舍零落,草木清香充盈胸臆,转出最后一道小巷,便见一大片杉林,满目新绿,郁郁葱葱,间或有鸟雀啾呢之音入耳,林深处隐隐现出一带灰瓦白墙。多日在铁血杀伐中混迹,杨放身临此境,大有不知身在何处之感。林中小道甚窄,杨放示意士卒们下马缓行,来到大门前,门廊依旧是寺院格局,只是换了块密王府的匾额。见大门紧闭,杨放上前扣动门环,良久无人响应。
这两段环境描写,勾勒渲染的意境不同,自然情节的气氛则不同。

人物特征描写:
原文引用3:杨放抬头上望,一枝粗壮的横杈上,坐着个白衣散发的少女,晨光透过缕缕轻雾照在她身上,似笼着一圈光晕,身下枝叶轻摇,衣角发稍在风中舞动。她一手轻抚胸口,细喘连连,显是吓的不轻,更添三分娇态。
人物特征的描写落在动态中,很自然地融入前后文的情节当中。

叙述笔法
原文引用4:就在这时,南方沐家部将黎昭叛乱,幸哀帝遇弑,哀帝二子,太子李虞明,密王李虞晖被逐,流离失所,沐家忙于平叛,对这两位皇子也并不看重。云行天于此时,请出风南名士袁兆周为军师,袁氏为其献出的第一计,便是将这二位皇子接至北方,并扶太子登基,是为平帝,年号北靖。幸室虽积弱然并无暴政,北方百姓多年来饱经战乱之苦,对昔日幸朝治下的年月甚为感念,是以云行天挟天子以令诸候,一时声名大振,百姓纷纷来投,治下人口日多,出产日盛,因军粮充足,云行天得以严明军纪,禁止掠劫民财,此举在北方诸将中绝无仅有,更使他成为北方民心所向。北靖三年,云行天攻下胡郁人所据之重镇西关,更名西京,定都于此。以之为标志,灭亡了北方最后一支可与他抗衡的势力。自庆春三十七年蛮族入侵的五十年后,北方终归于一统。五年后,北方基业稳固,云行天踌躇满志正欲南下一统中洲,蛮族四贝勒哈尔可达突率三万大军攻打西京,开始了五十年来,蛮族最大规模的入侵。
此段叙述上以开阖的跨度笔法,与第一章在整体上用以细致的描述笔法想对应。
总体而言,因为文字的“细致”,从而更有助于在情节上对于“气氛”与“节奏”的控制与把握。从而即便第一章中,情节具有“密集”特点,但若要真正静下心去读,阅感其实是流畅的。其实,关于“细致”,这一点在金庸的小说中可谓最能体现,即讲述故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情节在作者脑海中细致如水,这也并非单是列提纲所能做到。

而真若论第一章中关于情节的部分,个人最欣赏的还是落在情节的“变化”特点上。强调“变化”这可谓体现情节的核心部分——构思的精髓,这牵涉到作者运用逻辑的能力。而作为创作逻辑论,读者永远是写者最顽强的敌人,他们的口味千变万化,也水涨船高,与时俱进,在某种意义上,面对读者的要求,逻辑上写者几乎永远是弱者。但弱者并非不能获得胜利,高明的作者以其独有的逻辑寻求“变化”而反败为胜。
在第一章中,个人观点,这个变化主要来源于人,更确切的说是体现在赢雁飞这个女性角色身上。
赢雁飞的出场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然后通过作者一个类似“错认人的桥段”从而最终确立其王妃身份。当然,既然为桥段,从构思上就不能算作“新”,但此处于我阅读的“变化”在于:作者利用这种从“声——人(外貌、性格)——身份”的过程,施以情节来推动人物刻画的手法,从而将人物刻画处于动态当中,当阅到最后一个环节,人物就反过来辉映情节,产生一种令读者出乎意料的、宛若在心境上的细微“变化”。当然,对于此处变化,虽然只算是作者的一处“小把戏”。
原文引用5:杨放走进一丛桃林,桃花已谢,枝叶正茂,勿听得一个女声轻诵道:“昔高祖询煊子‘孤可称英雄乎?’煊子曰‘世人所谓之大杰,为一已之志耗万民之力而其志成,世所谓之巨恶,以一已之欲驱众生之命而其欲不得。英雄乎,恶人乎,有何别,在于成败之间。陛下之志成也,可称英雄也。”
杨放本待喝问,但那女声极为清悦柔婉,杨放一听之下,就有些不忍打断。诵读之声一停,杨放即扬声问道:“何人在此,铁风军副将杨放求见!”“啊!”哪女子似绝未料到林中会有生人,惊呼一声,杨放顿觉一物落下,侧身一闪,那事物落在地上,是一册书,封面上写着“幸史高祖本纪”几个字。杨放抬头上望,一枝粗壮的横杈上,坐着个白衣散发的少女,晨光透过缕缕轻雾照在她身上,似笼着一圈光晕,身下枝叶轻摇,衣角发稍在风中舞动。她一手轻抚胸口,细喘连连,显是吓的不轻,更添三分娇态。杨放一时间怔住,浑然忘记此时此刻当做些什么。
那白衣少女心神略定,在树上欠身道:“妾身失礼了。”然后便从树上爬下来。任谁穿着长裙爬树都不会太雅观,这女子也不例外,但她却有一种极为自然的神情,并不让人觉得她狼狈尷尬,好象只要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都被罩上一种绝美的光环。
那女子下得树来,杨放上前道:“小将前来求见密王妃。”白衣少女十分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柔声问道:“将军所来何事?”杨放道:“小将来意须亲禀王妃,府中为何这冷清?”
“王爷过世后,府中用度大减,便将一些宫女太监打发回宫,原还留得有二三十个洒扫园子看门守户的家人,然蛮族攻城甚急,大将军下令城中男丁俱要参与劳役,是以府里便空了下来,”白衣少女歉然一笑,道:“方才将军在门前只怕无人接待,尚请恕罪。”
“谁在那里呀?”一名身着重孝的端丽女子从林中走了出来,怀中抱着个哭泣不止的婴儿,后头跟着三五个丫鬟保母,那婴儿襁褓上绣有龙纹,今时今日西京城内,不,整个中洲也只有一个婴儿可用这样的绢绸包裹,杨放想,这只怕就是我要找的人了,当即单膝跪下道:“镇国大将军麾下副将,铁风营统领杨放参见王妃!”那女子一惊,继而满面通红,急急闪开,一边道:“将军快请起,婢子不是王妃,王妃在这里。”一边忙将婴儿塞到那个白衣少女的怀中。杨放站了起来,望着她,行礼也不是,不行也不是,一时间狼狈不已。

第二处变化则来源于两个人的合力造就,即:赢雁飞与第一章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云行天。所发生场景,为:以第4场景铺垫前因,第5场景凸现逆向构思,第6场在逆向的基础上再逆向。
而构思的方式,具体则体现在作者对待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最终以人物的语言及行动描写来体现这种变化效果的力度。而且,也因为前文作者所刻画出的人物性格而将这种变化推之精彩。这一段就不引原文了,因为个人认为,这是第一章的精华,我辛苦所得,岂不私秘一回:)
№0 ☆☆☆冰牙 2006-05-21 22:17:28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虽然西幸的话题或许甜懒得再提了
不过。。哪个让你把他又发杂志上去给人家看拉,人家写这么认真,不转也对他不起麻
№1 ☆☆☆冰牙2006-05-21 22:18:5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不是为了赚钱么
№2 ☆☆☆天平2006-05-22 18:23:3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贴子都沉到老后面去乐,你是上哪翻出来的……
№3 ☆☆☆天平2006-05-22 18:25:4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发现你是从清韵掏出来的……俺前天倒是龙空瞅到了,快两个月没去清韵了吧。
 
 
厄,今天有个地方卡着了写不动,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痛苦了!,去清韵瞅了一眼,居然瞅到燕垒生在那里教育小朋友,真是离奇呀!
№4 ☆☆☆天平2006-05-22 19:46:10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他不是说要离开青云了么。。。虽然之后俺还能经常看到他在天马活动,但纸醉好像真的再不见了啊。。
 
---刚才看了下,是有点搞笑哈哈,青云有那么点沦为菜园子的地步拉快。。。。不过那个小朋友还算明事理的。
 
俺是先在奇幻论坛看到的。。。当时以为是挖出的老贴。。无视。。。
后来看到居然又发去青云才意识到敢情是新货牙新货。。
№5 ☆☆☆冰牙2006-05-22 23:41:5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