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浔阳松菊——略论陶诗 [4]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浔阳松菊
——略论陶诗

陶潜却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不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龚自珍《己亥杂诗》)

一片农舍,两爿田地,一院菊香,几分酒气。田夫野居其间,昼耕夜息。常见“壶浆远见候”,于是“只鸡招近局”,却忘是时何世,是世何朝。田夫吟道:“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欢颜一笑,杯酒入肠。

田夫何者?陶渊明。



文学史上,有一笔,特别飘逸,特别随和,特别淡泊,特别有味。“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笔行至此,杆端一抖,落了两个字:陶潜,墨便化开了。

课本中有两篇陶渊明的作品,一是文,一是诗。事实是,陶公之诗更胜于文。宋《蔡宽夫诗话》言:“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惟韦苏州、白乐天、薛能、郑谷皆颇效其体。”苏轼曰:“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读罢陶诗,亦有同感。词句平易,却意境悠远,处处是诗,却句句如话,田夫之野朴,松菊之雅逸,杂到了一起,难解难分。于是此处,论一论陶渊明的诗。

无论是诗是文,脱离其人其事,便失了着落,陶诗更是如此。便从其人说起。

陶潜即隐逸,同义不同词,此已成公论。他的时代是典午大乱之后,刘裕篡晋之时。他生于衰落世家,传为陶侃之后。家父早死,庶母早死,弟妹早死,余下一母一侄,一妻五子,家庭负担不轻,更加之一身病事。可谓穷了一生,病了半世,早已“白发被两鬓”。家住浔阳柴桑处,常常半耕半读书,田薄岁歉,人口众多,因而有诗云:“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冬无蕴葛,夏渴瓢箪”。于是,想到了做官。先是京口镇军参军,后奉使至江陵,再为建威参军,后补彭泽令,最后甩下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总计为官六年,除去母死居忧两年,仅有四年为官。从他二十九岁弃官,到他五十一岁死,二十余年,归园田居,不与世闻,只话桑麻。钟嵘推陶公“隐逸诗人之宗”,毫不夸大。

陶公的人格,值得一味。一般人推重陶公之隐逸,自有道理。《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后人评之:“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古学千金谱》)王国维对此亦有“无我之境”的评述,实在是因为其中的意境。放眼一片质拙,周身皆是野气,确乎无他人,唯余避俗翁。陶渊明的人生是自然的人生,陶渊明的哲学是自然的哲学。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求无奢,古今隐逸之士,首推陶潜,无疑。然又有人推重其忠贞豪放。有诗云:“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豁。高咏《荆轲》篇,竦然动毛发。”陶潜比卧龙,忠贞自可见,意在表明其“侠”的一面。此中《荆轲》篇,乃为《咏荆轲》。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慷慨悲凄,壮志不已。很多人从中读出了侠士义节,民族感情,正如鲁迅先生指出,陶诗非有“静穆”、“悠然”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清王文治《梦楼诗抄》:“易水咏荆轲,寒水暮萧萧。垂天有奇翮,岂在腾扶摇。”陶公的人格有了另一层次的注入。

然而终觉不足。以诗论人,似有偏颇,而若以人论诗,兴许更真些。渊明之隐,确非孤高,渊明之侠,犹欠豪气。古来隐者众,稀有类陶公。有三点需要说明。一则,能够一隐终生的人实在不多,陶公之流,已属稀少。二则,平常隐者“不事家人生产”,徒为社会消耗。而陶渊明却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于是,躬耕在田亩,“倾身营一饱”,求邻乞食亦常有,一个“隐逸”岂能尽述?三则,陶公确非世外高人。高人者,不近人情,而他却处处最近人情。陶公治学,不成系统,颜延之说他“学非称师”,正合此意。“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山间野夫,谈史论文,此番情景,恐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陶公独此异趣。所以,与其说他隐逸,不若说他平易,与其称他学者,不若称他闲士。以下,一首《归园田居》,作为明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归田,愉悦无比。南野草屋,柳榆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犬吠,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无不寻常,无不惬意。经过陶公的点化,诗意多了情趣,多了芬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相衬相宜;“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情趣盎然。此诗作于彭泽令解职归田次年。官场嚣浊,逢迎作态,所谓樊笼,难得自在。归田居后,清闲无忧,“桑妇宵兴,农夫野宿”,复得自然。陶渊明无意将自己的社会理想与人生观念寓于其中,所有的词汇和谐成一片朴素与虚淡,再坚固的心灵又怎能禁得住这样的抚慰?陶公不施重彩,只是信手拈来,竟似田林野唱,悠悠千载不绝。然而,此诗出于陶公笔下,并不偶然。厌弃了官场,觅得了田园,胸襟自然开阔,心情自然舒坦。没有了束缚,文字便可纵横驰骋,滤尽虚华,洗尽高傲,还以本真,赐以真情。萧统《陶渊明集序》论陶公诗文“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加以负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其人品性出众,其诗也就气盛格高了。

关于诗人的话题,也就是关于诗的话题,解释了陶公的人格,也就解释了陶公的诗。两者配合得那样和谐,一样的不单纯,一样的不简单。陶公之人格,隐逸或忠贞,平易或热情,上文已枚举。陶公之诗格,平淡或奇美,枯质或绮丽,众说亦纷纭。杜甫曾言:“观其著诗篇,颇亦恨枯槁。”此番论解,颇具代表。大凡喜好雕声绘色锻炼字句者,面对陶诗,一片茫然,不诗不文,不章不采,平淡寡味,无所品味。这正如黄山谷所说:“血气方刚时,读此如嚼枯木。”然而换了另一些人,却全然相反。刘后村论之“外枯而中膏,似平淡而实美。”姜白石论之“散而庄,淡而腴。”释惠洪论之“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似乎品位较高,阅历颇深,咀嚼甚勤,所以非但不觉得枯槁,而且读出了华采。那么,两类观点中,当作何选择?

我信手拾了一首,试作分辨。《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日始至,燕儿双飞,入我草庐。一年光景,门庭冷落,日见荒芜。友人踏来,劝我出仕,志节不移,甘居贫困。惟有燕子翩翩,不嫌吾家寒舍,似有耳语:我心坚定,汝心亦然?此诗内容简单浅显,却又不失奇趣,似乎应了这样一个观点:平淡与绮丽,两者兼备。然而,我却另有观点:平淡与绮丽,两者皆无。如此精美的构思,如此美妙的意趣,难道称得上平淡?难道会觉得枯槁?此若为平淡,不平淡的诗便已无多。如此家常的口吻,如此天然的文字,难道算得上绮丽?难道读得出华美?此若称绮丽,平淡之诗恐已稀少。论诗风格,或枯或腴,或质或绮,不是蓬头垢面,就是涂脂抹粉,不是艳色撩人,就是不登大雅,难道就没有恰到好处,适得其中者?我想,陶诗之佳处,正在于恰到好处,适得其中。这是平衡的境界,是和谐的境界,是完美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便是“化境”。

陶公厚修养,陶公自率真,如是真境界,唯出陶公笔。人是和谐的统一,诗是和谐的统一,统一得天衣无缝,统一得精妙绝伦。朱光潜先生说:“可以和他相比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屈原比他更沉郁,杜甫比他更阔大多变化,但都没有他那么醇,那么炼。屈原低徊往复,想安顿而终没有安顿,他的情绪、想象与风格都带着浪漫艺术的崎岖突兀的气象;渊明则如秋潭月影,澈底澄莹,具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杜甫还不免有意雕绘声色,锻炼字句,时有斧凿痕迹,甚至有笨拙到不很妥帖的句子;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了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此番评述,极为精辟,令人叹服,故以此作结。



依然的农舍,依然的田地,依然的菊香,依然的酒气,多了一点诗意,多了一点精魂,人,成了不朽的诗;诗,成了永远的人。

酒盏已空,欲辞无语,铺纸挥翰,两行淡墨:


浔阳松菊客,
桃源田野夫。
№0 ☆☆☆孤自荷 2003-09-14 22:09:33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渊明为真诗人。
№1 ☆☆☆钻石星辰一瞬间2003-09-15 11:25:45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少时并不喜欢,及年渐长反越发觉出他的好来。
№2 ☆☆☆雨雪霏霏2003-09-15 11:53:42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在中学语文资源网上也是我发的,说明一下。
№3 ☆☆☆孤自荷2003-10-12 21:52:56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up
№4 ☆☆☆初晨太阳2004-01-05 15:07: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